这些生活仪式感将他们“框”起来了
2018年06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去电影院一定要坐12排12座,吃烤翅必须先吃翅根再吃翅尖……如果你留意周围的人,不难发现,将生活过得仪式感充足的人还真不少。在部分人眼里,“这是认真对待生活必要的庄重”,而另一些人选择了无可奈何,“不自觉就形成这样的习惯,没办法,改不掉了。”
  □杨甜子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感觉乱了节奏
  在网友“Ak”的生活里,“仪式感”无处不在。点亮一天的仪式从刷牙挤牙膏开始,牙膏必须要从下向上挤,刷牙时不用水杯。上班走在路上,路过铺了地砖的路面,左脚如果踩到了两块地砖的连接处,右脚一定也要去踩一下,要不然觉得一天身体都是歪的。工作中写字时,只用某一品牌的水笔,而且笔头以外的针管部分不能沾上一点点墨水,必须擦得干干净净才能开始写字。
  时间一长,“Ak”发现,自己生活中的这些“必须”实在太多了。于是,他开始关注起周围的人,到底是只有自己是“异类”,还是不少人的衣食住行里,都潜藏着这些充满“必须”的仪式?
  一段时间下来,“Ak”当真总结出了不少矫情的“仪式”:同事A主动自曝,晾衣服时衣架挂钩必须是同一方向,只要方向挂反一件,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前辈B把全部的仪式都用到了休闲娱乐里,去电影院一定要坐12排12座,吃烤翅必须先吃翅根再吃翅尖;同学C有折叠癖好,不论是零食包装还是使用过的塑料袋,非得叠成规规矩矩的正方形或是三角形,才能收进储藏柜。还有一个自恃数学能力过人的D,看电视时,音量必须是5的倍数,下楼梯时必须先迈右脚,万一哪一步不小心迈错了脚,还非得收回去重来……
  “Ak”觉得特别好笑,原来拥有这些怪癖的不止自己一个。朋友笑他,这是典型的强迫症表现,但“Ak”并不在意:生活嘛,有的时候有点仪式感才会觉得更真实。
  网友专门建立“爱叠塑料袋”小组
  其实,各大网站上类似的讨论帖有很多。网友“参数”说,最不能容忍标点符号的错误,“和人聊天如果对方发‘。。。’一定会纠正成‘……’”,网友“sundale”说,“看到别人办公桌上电话线卷曲的样子就很难受,一定要整理好,至于我自己的电话线,我不会让它卷的。”
  上文中写道的“Ak”的同事C,热爱叠塑料袋的强迫行为,可以在豆瓣里找到“组织”。许多有同样癖好的网友,建立起了“我们爱叠塑料袋”小组,专门科普叠塑料袋、叠雨伞、叠纸盒的简便方法。小组成员已经突破了5000人。
  网友们界定,这些类似“强迫症”的怪癖,可以组成新名词“强迫症怪癖”。知乎网帖“拥有怪癖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里,网友“子非鱼”的回答十分典型:“吃东西一定要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后,然后一口吃掉,大满足!”“我左边口袋一定是烟和打火机,右边口袋一定是手机,左后的口袋一定是钱包,右后的口袋一定是钥匙和耳机,绝对不会放错。”“虎斑八戒”的回答,开始逐渐接近“强迫症怪癖”的真相,“其实尴尬的怪癖,就是有些人会给自己设计一门怪癖,令自己与众不同。这大概更大程度上算是一种心理疾病,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