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持久钟表巾帼企业家朱长红在如履薄冰中与“时”俱进
电报大楼塔钟23年分秒不差
2018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我们这个行业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天都伴随着忐忑,如履薄冰。   保持着对科技的向往、对时间的敬畏,才能在行业内立足。         ——朱长红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日本精工钟表为了各场馆使用精工表,不惜免费提供钟表,但即便这样,世博会还是选择与烟台一家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付费购买了他们的钟表。这家企业就是已栉风沐雨走过30周年的持久钟表。不仅在上海世博会,亚洲最大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鸟巢”等标志性建筑上,都能见到持久的钟表。而执掌这家企业的,是一位巾帼企业家——朱长红。

  本报记者 李晓东     

融合电子信息技术
研发高智能三针塔钟

  “做持久的产品,做持久的企业”,是持久钟表在1988年创建时就立下的口号。30年来,在董事长朱长红的带领下,持久钟表从不到10人制作塔钟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如今以智能钟表和时间服务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
  回想起刚创业时,面对着北极星钟表在民用钟表行业里的龙头老大地位,朱长红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决定进军技术钟表行业。创业之初,国内安装在车站、海关、银行等建筑上的塔钟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少有的几个国产品牌,却普遍存在着走时误差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种境况,朱长红看到了商机,于是下定决心要研发一套让用户满意的塔钟。
  经过研发,他们克服了技术难题。1992年,朱长红把GPS卫星校时技术、计算机监控技术、多媒体报时技术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钟表相融合,研发出新一代电脑控制二针和三针塔钟,实现了无人值守就能保证走时零误差的塔钟,而且兼具音乐报时以及不必人工上楼,通过控制室就能维护等功能。
  1996年1月1日,这款高智能的三针塔钟在北京电报大楼正式运行,如今23年过去了,塔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国事活动,依旧分秒不差。
时间同步系统
打破国外品牌垄断

  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持久钟表的主导产品除了塔钟,还有时间同步系统、大区域子母钟系统、船钟等,综合市场占有率达80%。其中,时间同步系统就是持久钟表通过创新驱动研发的新产品。
  随着机场、地铁、轻轨等技术的急速发展,技术用钟需求也越来越大。朱长红发现,这些事关国家命脉领域运行安全的时间同步系统产品却被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品牌垄断。朱长红决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一定要研发出国产品牌的时间同步系统和子母钟系统。 
  1999年,持久钟表终于成功研发出第一套时间同步系统的产品,并应用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随后又迅速在首都机场、深圳机场、上海机场、西安机场、成都机场等广泛应用,彻底将日本等国外品牌拒之国门之外。2002年,上海磁悬浮开工建设,是世界上首条商用磁悬浮,中德两国合作项目,唯一采用的国产设备就是持久品牌的时间同步系统。
  如今,持久的时间同步系统精确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秒。持久钟表的时间同步系统也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80%市场,其中机场90%以上、高铁85%以上、地铁80%以上。不仅如此,还出口到了俄罗斯、南非、伊朗、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首创钟联网系统
实现对产品远程控制

  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在企业发展中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朱长红认为,现在对客户来说,服务所占的比重要大于制造,不断创造的新技术就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
  为此,持久钟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时钟相融合,世界首创了钟联网系统,实现对产品的远程实时控制和统一管理,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通过手机访问持久钟表的服务器。实时看到现场时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远程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引领用户的需求。
  “我们这个行业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天都伴随着忐忑,如履薄冰。”朱长红说,张瑞敏曾说过如履薄冰地在做企业,她对此感同身受。钟表行业是个要求“精准的行业”,如今智能化设备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达到百万分之一秒,容不得丝毫差错。保持着对科技的向往、对时间的敬畏,才能在行业内立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