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化不是比花钱多
2018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17日,担任今年上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的姜文,谈到当今电影技术的革新时认为:电影技术非常重要,但是技术还是为艺术服务的。还是那句老话,就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是最重要的。近年来,电影的工业化、标准化已经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也好,流程化也好,如果不以生产好内容为目标的话,那电影就失去它的生命意义了。
  “十年前,许多公司要发展工业化,最大的难题是缺资金做特效,现在的障碍却是钱太多了。”在上影节“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完美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表示,电影工业化不是比谁花钱多,在她看来,“不为钱操心”“不受约束地花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本届上影节的开幕片《动物世界》在题材和概念上是新类型的商业片,高水准的工业化流程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效果。导演韩延表示,工业化不是比花钱多,“工业化的意义不仅在于高科技大投资。”比起狭义的“大手笔”,韩延更愿意把工业化看为广义的“规范化”,存在于无处不在的细节中。比如灯光如何打,演员走位如何确定,都是工业流程中的一环。《动物世界》拍摄时,主演道格拉斯的一次纠错,让韩延体会到细节的准确如何影响到成片效果。片中,道格拉斯有一场坐在椅子上拉抽屉的戏。开拍前美国演员走了走位,提出椅子应该放得离抽屉更近一些。因为角色设计为“幕后黑手”,人物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探出身去拉抽屉,那样会失去一切尽在掌控的感觉。
  标准化、规范化的电影就一定是好电影吗?上影节“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有业内人士提醒:“工业不是万能的。标准化也好,流程化也好,如果到最后变成一种没有灵魂的产物,那电影就失去它的生命意义了。”80后导演郭帆在制作《流浪星球》后期,与好莱坞技术团队沟通中发现,特效绝不能直接复制粘贴,“异质的文化土壤会让特效水土不服。”因为影视生产从基因上说,是“创作和发现美”,即回归内容和初心。聚焦医药黑幕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出品方之一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表示,电影工业化最后归结为内容为王,自己曾经为公司制定了最大、最高票房、最完整产业链等目标,而做了12年电影之后这些都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一个电影公司不以生产好内容为目标的话,那就是在瞎胡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