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山河莫念远不如怡情泰山中
2018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清潭幽幽似落碧
泰山深处有沙岭

  泰山东北麓,遥望玉皇顶,有着泰山“北大门”之称的大津口乡沙岭村正坐落于此。
  放眼望去,泰山奇秀的山体恍若一面水墨屏风,引人入胜。如今的沙岭村,林翠水美,日益红火的螭霖鱼养殖和旅游产业,让这里的生态环境优势越发得凸显出来。
  山、水、鱼、园,相得益彰,这个距离泰城中心不过20公里的村庄,兼具山之绿意,水之灵气,藏在泰山脚下,自有野趣。
  山脉将村庄与城市的喧嚣隔离开来。自鱼园沿溪而上,路旁几竿青竹俏立,掩映着流水潺潺。螭霖鱼在清可见底的水中悠游自在,宛若精灵。
  若是碰上天气晴好,天龙水库的水面恰似一块碧玉,浑然天成。穿梭在青松翠柏间,自驾环水而上,美景尽收眼底。
  “咱们就是保护泰山原本的样子!”沙岭村党总支书记吴传印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一直都是见证者。近年来,借助泰山风光的自然优势,沙岭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木屋、茶园、清溪,村庄宁静闲适的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沙岭村不仅景色秀美,还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古老的登山盘道——周御道的起点,就坐落在沙岭村。千年的生息繁衍,沙岭村的村民就如默默生长在峭壁上的古松,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正如那些穿梭泰山上的挑山工,撑起一座山的精魂。
  未来,村里还要建成“泰山挑山工博物馆”,传承踏实担当、攀登进取的泰山精神。
  现今的沙岭村,周御道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可攀;周明堂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犹在;不远处,似乎还有泰山挑山工登山的号子传来。沙岭村的风雅情,哪里是几句话就能说清......
栗子飘香艾洼村
亲子耕作同劳动

  自沙岭村出发,沿山路南行不过6、7公里,便到了大津口乡艾洼村的地界。
  2018年春晚泰安分会场,就设在位于艾洼村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现场。每晚都要在这里上演的泰山封禅大典,早已作为泰山文化的一张名片,被全国游客所知晓。
  孟夏时节,满山的核桃树枝叶丰茂,树冠大如绿色的伞盖。行走在山路上,树叶间隙偶尔会筛下几点阳光,犹如散落一地的黄琉璃,静谧美好。
  一条河流穿过艾洼村,零星几个村民正在河边乘凉,沿河是整齐干净的回迁楼房,许是日子红火满足吧,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明媚动人。
  山下开阔处是一片农场,据艾洼村村委会副主任赵玉程介绍,如今已有40多块菜地被承包,多是泰城居民。每逢周末,全家人一起出动,孩子的笑声飘荡在艾洼村的上空,无形间,亲情得到了升华。吃着亲手种下的果蔬,体验耕种的乐趣,艾洼的乡村风情,在眼里,更在舌尖上。
清茶清风清心境
曹家庄里品乡情

  泰山脚下,桃花峪西,沿着环山路自驾不过20分钟,一片绿意盈丘的茶园便映入眼帘。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曹家庄乡情淳朴,宛若世外桃源一般,偏安一隅,隐于市间。为忙碌于城市工作中的我们,提供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
1800亩林地浓荫可人,曹家庄村依山傍水,风情满满。乘凉树下,才一摘下遮阳帽,便是一阵清风从茶园吹来,拂起了头发。
  村落依山而建,一步一景。一个转弯,便是一番新天地。凌霄在民居墙头灼灼盛放,偶而掉落到行人身上,悄然留芳。
  上沅居,这个颇具古典风情的名字,是曹家庄村特色民宿中的一座院落。才一进门,白墙灰瓦,竹翠荫薄,徽派风情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清爽静谧,让人不禁心下暗叹:真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信步村中,闲话乡情,6处民宿院落散落乡里,每推开一扇门,都是一种别致的风景。
  “这些民宿院落,都是保留原有的老房子改造的,我也参与了设计!”村支书曹运强的脸上写满了自豪。近年来,曹家庄村的乡村旅游日渐红火,民宿院落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树,无一不凝聚了他的心血。
  民宿对面,是当地村民自家院落,一位老人躲在门槛阴凉里,静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外来客,温和的目光,恰如家中看到孩子的长者。
  清茶一杯,旧书一册,曹家庄的美,虽不惊心动魄,却足够动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