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生产出口,到“光伏+”应用
山东中晶新能源持续创新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晶新能源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焊接光伏板。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张京京

  从早期单一出口量产,转换为根据客户需求差异化生产,从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到研发“光伏+”应用产品……作为山东省光伏产业的典范企业,山东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十余年来,不断以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凭借优良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美誉度,在光伏产业脱颖而出。

  发展光伏扶贫
村民尽享“阳光福利”

  13日,位于微山县的山东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光伏电站不但成为厂区的一道风景,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而在中晶新能源诞生之初,主要产品为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出口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2013年,欧美‘双反’政策一出,对光伏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生死难关。”山东中晶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海英说,当时国内光伏企业从1300多家骤减至300余家,如果不尽快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营生产模式,企业势必走到尽头。“我们决定将发展方向,从单一出口量产转换为根据客户需求差异化生产。”
  得益于转型及时,中晶新能源找准了新的产品定位,安全度过危机。2015年,国家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的战略,光伏产业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春天。薛海英意识到,这将是光伏企业谋求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通过在农户屋顶上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环保可发电的太阳能光伏板,村民在自己用电的同时,还可以并网领取补贴。”薛海英说,随着第一个“精准光伏扶贫”项目在临沂市平邑县成功并网,直接带动了全省光伏扶贫项目的开工建设。
  “为了让更多村民依靠光伏发电脱贫,我们与微山农商行进行合作,推出多种形式的光伏富民贷,使得‘阳光收入’惠及更多贫困百姓。”薛海英说,目前,中晶新能源在济宁、菏泽、临沂等地,已建设不同规格的“光伏扶贫”项目万余个,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智慧太阳能发电站投资运营公司。
研发“光伏+”产品
提升核心竞争力

  光伏+热水器、光伏+空调、光伏+清洁取暖……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下,中晶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布局。
  以光伏+清洁取暖为例,通过在光伏板后面增加集热板,将白天的热量储存在蓄热罐里,晚上通过地暖散发出来,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还能在全生命周期创造收益。“目前,该产品已经在济宁、潍坊、菏泽等地小面积示范应用。”薛海英说。
  “企业有了持续创新的活力,那么就一定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薛海英告诉记者,中晶新能源自成立以来,始终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平均每年完成新产品开发20余个,先后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申请专利技术30余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填补了多个省内空白。
  中晶的研发团队汇集了行业顶尖的技术人才,通过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套自主核心技术。其中“太阳能光伏渔业应用系统及技术”、“微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技术”等均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电子科技进步奖,企业科研开发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从差异化生产的经营战略、到光伏扶贫大胆领跑,再到“光伏+”应用产品的接力研发,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为中晶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