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镇水神兽的文化真相
2018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蚣蝮在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是专职镇水的神兽
     □本报记者 朱文龙
  近一周以来,四川省内各地普降大雨,其中以成都、绵阳为最。有热心网友“呼吁”,要把原来在天府广场的镇水神兽搬回原位。当然,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不过背后透露的镇水文化却十分有趣,今天,记者就结合山东各地出土的各个“镇水神兽”,说一下“镇水”这种传承千年的神秘文化。
  在济南文庙的铁牛亭里,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唤作铁牛山,长约1.5米、宽约0.6米,略似牛状。别看它其貌不扬,在古代济南人的心中,这块石头就是城市守护神。
  在中国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自李冰修建都江堰起,在2200年的治水过程中,不管是浩瀚万里的长江,还是奔腾咆哮的黄河,抑或是多灾多难的淮河,人们都供奉牛这种生物作为镇水神兽。
  中国人对牛的崇拜,早已有之。我们的祖先炎帝,传说就是牛首人身。在周代祭祀的时候,猪牛羊三牲俱全称之为太牢,为天子祭祀宗庙时所用,缺少牛牲则称之为少牢,为诸侯祭祀宗庙时所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牛的突出地位。春秋各诸侯国更是“无事不杀牛”,只有会盟的时候,才割牛耳取血,主持此事的人,被称为“执牛耳者”。这种对牛的尊崇,后来反映到了五行学说中,人们认为牛在五行中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说法,土能克水,所以,古人才奉牛为镇水神兽。
  最早用牛进行镇水的是李冰,他在都江堰刻石为牛,随着铸铁业的发展,到唐朝时,人们开始铸造铁牛。
  那位于文庙的这个铁牛山是不是唐朝铸造的呢?这一点现在尚无定论。有专家曾经对铁牛山的成分进行鉴定,发现里面铁的纯度高达99.9%,以古代人的铸铁水平,是无法达到这个精度的,所以有学者怀疑铁牛山其实是一块陨铁。
  不管是陨铁还是人们铸造的,自铁牛山出现后,它一直镇着大明湖的湖水。一直到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有人才把铁牛山从大明湖中捞了出来,原本打算把它炼了,但是由于太重,先后累倒了不少壮劳力,才辗转放到了文庙。
  除了利用牛作为镇水的神兽,古代的人们还用铁链镇伏制造洪水的蛟龙。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最大神物,龙的种类很多,蛟就是龙的一种,传说这种神物性情极其凶悍,喜欢吞人,危害四方,还会发动洪水,是一种恶龙、孽龙。
  传说在大禹时期,济南就有这么一条蛟龙,到处兴风作浪,整个城市都淹没在洪水之中。老百姓全都在山头上躲避水流侵袭。大禹来到济南之后,看到这种情况,立马撸起袖子,纵身跳到水中,与济南的百姓一起与洪水作斗争。
  过了几天,洪水中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蛟龙。此龙传说身长百尺,青躯白额,金目雪牙,摇头晃尾,直达云霄。
  看到蛟龙出现,大禹大吼一声,手拿铲子跳到了波浪之中,与老蛟龙开始了生死搏斗,相斗数十回合,老蛟龙体力不支,往东逃窜,随之洪水像退潮般哗哗东去。见此情景,大禹决定不放过老蛟龙,他奋起神力,连追十余里,在如今的龙洞山一把抓住了蛟龙,用铁链将其穿鼻锁颈,填入舜井。并用粗大的锁链锁住蛟龙,让它永世不得再乱济南。
  锁龙的铁链就是对付蛟龙的“镇水神器”。这是当时人们根据五行的学说推算出来的。
  按照五行的学说,世间万物都与五行相对应。其中有鳞的虫子所对应的是木,蛟龙作为“百鳞之长”,自然也为木性。按照五行相克之理,金当克木,所以蛟龙最害怕的就是金属。在各种金属中,铁最为常见而易得,所以人们就在蛟龙附近设置铁锁链,用以震慑蛟龙、抑制水患。
  其实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神物,既能闹水成灾,同时又能治水。于是人们就想尽各种方法利用它治理水患为人类造福。古书上说:“禹王治水,伏九龙,命各司其事,洪水息。”这里的龙,就是古时人们尊崇的另一个镇水神兽蚣蝮。
  2013年6月16日,在临清元代会通河与卫河交界处临清闸雁翅与裹头的交汇处出土的镇水兽,长一米一、宽四十六厘米,底座加兽身高三十六厘米。
  该镇水兽匍匐在地,憨态可掬,身上龙鳞,耳、鼻、尾狮虎像,两眼炯炯,斜视河水,大有威慑水怪之意蕴。出土时,保存较为完好,仅左爪残缺,但爪头清晰可见。有专家考证,这个镇水兽就是传说中的蚣蝮。
  蚣蝮在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是专职镇水的神兽。在龙生九子的多个版本中,有一种说法龙的第六子就是蚣蝮,又名吸水兽、吞水兽。蚣蝮通常匍匐在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但水中妖怪都怕它。据说蚣蝮曾经用巨大的脚掌,一口气拍死了九条兴风作浪的恶龙。
  在京杭大运河畔,处处都能见到蚣蝮的身影。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金口坝,坝东坝西各有两个蚣蝮,当地人传说,汛期的时候洪水能漫过大坝,人如果想过河,就必须借助蚣蝮的力量。不过,蚣蝮并不是什么人都送的,要是一些穷凶极恶、忤逆父母、祸害乡里的坏人,蚣蝮会直接把他扔到河中间。
  再比如京杭大运河东平段的戴村坝,坝上便刻有蚣蝮、水龙,在周围居民的眼中,戴村坝也因此成为保佑群众五谷丰登、祛灾化邪的“神坝”。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传统节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到戴村坝,奉上供品,燃香放炮,祈求风调雨顺。
  济南虽不在京杭大运河的流域内,但是在小清河五柳闸,也存在蚣蝮的身影。五柳闸的蚣蝮,一共有两个,身长约1米,高约40厘米,一公一母。公石兽为昂头状,口大张着,两眼圆睁;母石兽头伏在底座上,眼珠突出。石兽雕刻非常精美,神态逼真,威风凛凛。
  纵观各种镇水兽或者镇水神器,其实质是一种厌胜法,体现了古时百姓面对自然灾害的一种心里寄托,无论是牛形还是龙形,不管是石刻还是铁铸,都不可能对洪水泛滥起到任何抑制作用。正如杜甫的《石犀行》中所言,“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只有科学,才是战胜自然灾难的唯一方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