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户小山村,自发捐款24.5万
一家捐了三万多,92岁老人也捐了两百
2018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灾害发生后,在村委办公室村民纷纷捐款。 受访者供图
     “现以家父名义捐款200元,为灾后重建略尽绵薄之力。”9月3日上午9点,潍坊临朐县城关街道付家峪村村干部谭金辉的微信上,收到村民捐款。从8月20日凌晨4点收到第一笔捐款以来,这个只有300余户的小山村,村民自发捐款已达24.5万余元。

  本报记者 马云云 陈玮 

父子捐、兄弟捐
出嫁的女儿回乡捐

  8月,受“温比亚”台风影响,付家峪村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导致民房倒塌40余间,冲毁道路3700米,塌堰460米,淹没农田50余亩,小塘坝冲毁1座,造成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8月20日凌晨4点多,正在救灾一线的谭金辉突然收到一条微信,发送人是本村村民谭法贵,当时他正在临沂帮孩子带娃:“身在临沂,看到洪水给我村带来的损失,深表痛心。特捐款1000元,用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请收下。”接着是一笔1000元的转账。随后,他的儿子、女儿也通过微信转账分别捐助了1000元。
  这笔捐款让谭金辉深受感动,他把微信截图发到了“付家峪美丽乡村发展献计献策微信群”里,“当时没想很多,就是单纯想传递一下正能量。”
  他没想到,这个无意的举动,在全村掀起了捐款热潮。灾后半个月来,每天都有村民捐款。父子捐、兄弟捐、出嫁女回乡捐,300元、500元、1000元……付家峪村村民要用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
捐款“刷屏”
半月580余人次捐款

  付家峪是个农业村,约有一半人在外务工,这些人纷纷通过微信转账捐款。8月20日至25日,是捐款的“爆发期”,有时候实在太多,谭金辉都来不及收。
  截至9月2日中午,这个有300余户的小山村,共有583人次捐款,捐款数额达到24.5万余元。
  捐得最多的是谭家贵一家,一家八口人共捐了3万余元,其中老四谭家红捐了一万元。谭家红是村里第一个出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上海工作,这次,他和哥哥们一起,委托谭家贵儿子谭明将钱转给了村里。
  一些不太用微信的老人,则亲自找到村干部,郑重捐出自己的心意。“这是我的。”72岁的魏春兰平时省吃俭用,甚至连件新衣也舍不得买,从包着现金的手帕里拿出了200元钱,交到了村干部手上。
  8月25日,92岁的村民谭法明走进村委办公室,“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村里遭受这么大的损失。”说着,他掏出了200元钱。此前谭法明老人的子女已经捐过款,他仍坚持自己再捐一份。
登记公示每笔钱
每分都用在村民身上

  这半个月来,每次拿起手机谭金辉都有点紧张,“村民把钱转给我了,我得负责。”为核对登记好每一笔捐款,收到后他都截图发到村民微信群里,再把自己的微信钱包账单明细截图在群里公示,确认无误后张榜贴在村头。
  有一次,因同时要忙于救灾,谭金辉在核实中发现有两笔捐款被不间断“刷屏”淹没,没有及时接收,在捐款村民的提醒下他又及时接收并补充登记、公示。
  “村两委向大家保证,这每一分钱都用在全体村民身上,绝不乱用。”这是村干部在村民微信群里的承诺。据悉,这些捐款将主要用于村里基础设施修复、建设等支出,每一笔费用的使用情况都会定期向村民公示。
  记者了解到,灾害发生后,除了积极捐款,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发组织重建,左邻右舍帮忙,把倒塌的院墙重垒起来,把路清出来。目前,尽管尚未完全恢复,但村里的三条主要大道可以通小轿车了,生产路也于9月2日下午清理完毕,村民骑着电动车、三轮车可以去地里看看情况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