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演员李继业:
戏剧舞台没有完美的演员
2018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继业,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演员。在《五凤岭》《状元打更》《穆桂英下山》等剧中担任主角。凭《徐策跑城》获山东省中青年汇演一等奖,凭《小宴》获第二届红梅大赛一等奖,凭《泰山石敢当》获第九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个人表演一等奖。主演的《泰山人》入选了2016年山东省舞台艺术作品重点选题项目,凭该戏获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演员奖。
     在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上,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演出的现代戏《泰山人》,以浓郁风情的民族风和对坚韧不拔的山东大汉形象的弘扬而深受观众喜爱。该戏主演李继业也获本届艺术节优秀演员奖。李继业告诉记者,戏曲表演永远学无止境,戏剧舞台上也没有完美的演员,一定要不断地吸收、学习,才能成为真正好演员。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挑山工”精神
鲜活地立在舞台上

  “一个承诺比泰山重,一诺千金献人生。义薄云天真情浓,好一个泰山挑山工……”厚重沉稳的唱词一起,舞台上展开了一幅山东与西北地域特色浓厚的民俗风情画卷,像泰山一样坚韧不拔的男性角色也在舞台上立了起来。《泰山人》的编剧由赵宝利担任,创作灵感来自现实,是一个弘扬坚韧不拔的“挑山工”精神的正能量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泰安籍军人江山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复员落实了工作,但没过多久他就辞掉“铁饭碗”,将父母托付给哥哥,一门心思要赶赴大西北黄土高原替牺牲的战友铁牛孝敬父母、养家糊口。正当所有人反对、不解时,谜底解开了,原来江山与铁牛曾在战场上立下生死约定:活着的人以后要赡养对方的老人。江山知道铁牛的父母多病、妹妹年幼,当一个家快要破碎时,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北的征途。
  李继业告诉记者,江山虽是个小人物,但他做的事情非常伟大,非常令人感动,尤其是他到了西北后,历经许多误解和非议,依然为了赡养老人不惜“铤而走险”去排哑炮、扛大包、献血……他还带领村民引水上原,让贫苦老百姓喝上水、吃上饭,最终却因辛劳过度而患上绝症,用生命兑现了诺言。“这个人物身上全是让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很好地诠释了人性的美德和向善的精神。”在表演中,李继业重在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让观众感动之余,也把人物乐观有为、把苦日子过出花来的人生态度传递给观众。“乐观向上的精神是角色的最大亮点,也是我在演出中着重把握的。”
  《泰山人》是李继业第一次在大型现代戏中挑大梁,虽然之前积累了一些现代戏演出经验,但在排演该戏时,他还是遇到了难题。“山东梆子的特色是高亢激昂,演员无论是年幼时打基础还是平常演古装戏,多用假声演唱,极少用本嗓。但现代戏不允许演员用假嗓,这样会让人物失真,必须用大本嗓。”为了克服这个唱法的转变,李继业下足了功夫才找对感觉,把嗓音运用自如。
  江山是一个典型人物,而让典型人物鲜活地立在舞台上,很有难度。李继业说,在表演上,他使用了一些戏剧舞蹈身段的表演程式,但更多的是用情感去演戏。“现代戏的表演有戏曲的手法,但是又不能过分使用,演过了容易让人物失真。”在《泰山人》中,李继业学会了把握人物的心理,通过丰富的内心戏表演将一个典型人物鲜活地立上舞台。
  “排演这部戏我会与导演、同事不断地探讨怎么去表演人物的内心,怎么去突破人物。比如,在表现角色悲情时,不再像传统戏中那样高亢激昂,而是让声音低下来、柔下来,用心声去说话,用真诚去打动观众。”李继业说,现代戏最重要的是让角色与观众有心与心的碰撞,观众不是来欣赏唱腔的,他们更希望在剧场里感受到角色的力量、情感的互动。
有了这分热爱
才能坚持下来

  李继业虽然才40岁冒头,但系统学戏、演戏已近30年。因为父亲是山东梆子小生演员,母亲也在剧团工作,从小受家庭环境耳濡目染,11岁时李继业就进入泰安艺校,开始了专业的戏曲学习。“唱戏、表演、剧场对我来说一点儿不陌生,我自己也很喜欢戏曲,走上专业的戏剧表演道路是自然而然的。”
  李继业说,戏曲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乏味枯燥的事情,每个演员想要学成,都得吃足了苦才行。在艺校的多年,李继业跟着老师精细地学习《徐策跑城》《小宴》《三岔口》等经典折子戏,下足了功夫,打下了坚实的戏剧基本功,无论声训还是舞台表演,他都争取做到最好。
  1993年,从艺校毕业之后李继业进入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现为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在舞台上主工文武小生。小生在古装戏中比较常见,很考验基本功,而每年上百场的频繁演出,让李继业积累了丰富的古装戏舞台经验。“进团之后,实打实地演出,与演员们生活在一起,我真正发自内心地爱上了戏剧艺术。有了这分热爱,才能坚持下来。”
  2006年,团里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神话剧《泰山石敢当》,李继业挑大梁饰演石敢当。石敢当是一个嫉恶如仇、敢作敢当又能捉妖降魔的神话人物,这个人物自幼习剑,武功高强,能充分发挥小生行当的表演功力,也非常考验演员。
  “这部戏武打戏份很多,舞台表演吸取了武术的元素,人物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而为了表现好这个角色,我天天泡在排练室,每天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就是为了让打戏精彩抓人。当观众为角色叫好时,我感觉付出的所有努力和汗水都很值。”可以说,这部戏让李继业的表演突飞猛进,尤其是古装戏身段的表演达到了一定的纯熟度,有了质的飞跃。
  《泰山石敢当》和《泰山人》两部戏让李继业的表演不断突破自我。李继业告诉记者,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剧团对年轻人的扶持和帮助。“团里的国家一级演员,经常甘愿担纲配角,以给年轻人更多锻炼的机会。这种帮助和培养,对年轻人来说很难得,也是年轻人的幸运。”
戏剧演员有责任
让孩子爱上传统艺术

  山东梆子又称“舍命梆子腔”,以高昂激情的唱腔被观众所熟知,主要在鲁西南流行,与其他剧种相比,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年代不一样了,观众群也在迭代,这些年山东梆子戏在传承经典之余,在表演、服化道等方面有了很大创新,不断地改进舞台展现形式,以符合更多观众的口味。”李继业说,作为演员,在表演中,他也注重山东梆子的继承和创新。“老艺人的经典唱腔,我要学会、学好,汲取其中精华,继承山东梆子的根本,也要根据个人的嗓音特色,形成自己的演唱、表演风格。而这需要自己不断地磨炼,去感觉,去从观众的反馈中积累演出经验,慢慢地打磨自己。”李继业说,对于演员来说,平常积累很重要,他平时会观摩各种表演艺术,从京剧、话剧、电影中吸收养分。李继业称,他唱戏近30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戏曲永远没有学完的时候,舞台上也没有完美的戏曲演员。“每一次登台演出都是演员改进表演的一次机会,戏曲演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才有自信站在舞台上。”
  谈及戏剧艺术的观众接受度,李继业说,作为演员,他能深切地体会到传统艺术受欢迎的程度。“每当送戏下乡演出时,戏迷们经常跑到后台跟我们交流戏剧,这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这让人非常感动。”此外,在送戏进校园中,李继业也感受到了传统戏剧对小朋友的吸引力。“孩子们对戏剧化妆、表演都充满好奇,很多小戏迷发自内心喜欢戏剧。而不断地让小观众热爱上戏曲,也是演员需要努力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