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重磅

A05版:专版

A06版:壹读·聚焦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聚焦

A09版:财经

A10版:财经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热点

A13版:青未了·人间

A14版:青未了·诗文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乐动·足坛

B01版:今日济南

B02版:泉城事·壹现场

B03版:泉城事·壹现场

B04版:生命

L01版:今日聊城

L02版:今日聊城·综合

L03版:今日聊城·综合

L04版:今日聊城·综合

T01版:技高一筹

T02版:技高一筹

T03版:技高一筹

T04版:技高一筹

T05版:技高1筹

T06版:重磅

T07版:技高一筹

T08版:技高一筹

T09版:技高一筹

T10版:技高1筹

T11版:技高1筹

T12版:技高一筹

T13版:技高一筹

T14版:技高一筹

T15版:技高一筹

T16版:技高一筹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教育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R01版:荣成资讯

WR02版:荣成资讯·城事

WR03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4版:荣成资讯·教育

WW01版:文登时讯

WW02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3版:文登时讯·社保

WW04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5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6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7版:文登时讯·文学

WW08版:文登时讯·专版

一半是厌恶,一半是爱

齐鲁晚报     2020年07月15日
  □叶倾城
  许多年前,我打算把写作当做主要职业的时候,一位略长我几岁的朋友含蓄地表示“不赞同”。他当时在央视工作,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认识无数对大部分人来说像传说一样的文化人。他信手拈来几个名字,都是曾经红极一时但又渐渐消失了的。他说:“他们,后来都不写了。”
  我说:“他们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吧?”
  他反驳:“谁一辈子能什么事儿都不遇到?”
  我还想说什么,他只是摇头。
  这话头属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就像在战争发生之前,人人都能含着热泪说“我愿为国捐躯”,事实上谁会第一个冲上去,谁会伶俐机巧地闪身事外,不到真实发生,证明不了。
  我有点轻微的屈辱感,只是想:我不要成为他的例证之一。
  我从未想过,我后来也曾经厌恶过自己的写作。成年人是会多次三观崩塌,又一次次重建的。在某个阶段,写作变成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一边书写一边质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我确定吗?
  有些我自己的文章,我一个字都不肯看,无意中看到都坐立不安:我没打算说谎,但我曾经天真相信过的事物,已经一个字都不信了。这种时候,像隔着玻璃窗看窗外的大雨:昨天我曾见一只白鸟飞来,是幻觉还是真的?雨声震耳欲聋,任何其他声音听起来都很吃力——它们真的存在吗?我反复想起朋友的话,我想,“他们”也就是这样,不再写的吧?
  我想:我真的热爱文学吗?这是不是也只是年轻时候的冲动?此刻的我,如此如此厌恶它。我是不是弄错了,就像把年少无知当做爱情一样?
  要从沼泽里走出来之后,才能回头去看,我才明白:讨厌、反感、拒绝,会包含在所有热爱里。
  你爱你妈吗?当然。你讨厌她的唠叨,你嘲笑她的发型,你经常和她吵架——这一切,能否认你们之间的爱吗?也许相反。就是因为你与她是世上最不需要设防的人,所以你们百无禁忌地向对方敞开,才有机会互相讨厌。如果她突然不那么讨厌了,你可能会很惊慌:是她的身体出问题了还是你的?
  你有死党吗?当然。我有好几位认识二十年以上的朋友,他们个个都有自己的臭毛病。有一位,会很自然地炫富,我忍着。另一位,经常好心好意给我传播微信谣言,我严辞指出:你居然还是个研究生!我告诉她:我们三观不合。她说:你和谁三观合?她说对了,我相信我也有很多臭毛病,比如我会迟到,记性不好,吃饭一定要去我喜欢的馆子……他们有没有一些时候也很讨厌我?肯定。我呢?彼此彼此。
  厌恶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状态,有很多原因。就像吃得过饱会厌食,感冒了也会;就像深爱的小情侣会突然看对方不顺眼,劈腿了也会;有时候,你因为自己太笨而厌恶自己,但那个八面玲珑的你,你也厌恶。怎么办?一半是厌恶一半是爱,边讨厌边继续。
  说这些,是因为常有年轻学生向我说到厌学的话题:大考迫在眉睫,但拿到卷子就反感,只想看漫威;厌恶校园,厌恶老师,现在有这么多学习的平台,我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疲倦和松懈流沙一样淹没我,我就想躺下来睡一觉,很希望厌学能像抑郁症一样,是大家接受的病……
  我说:我明白,我理解,我懂。如果太累就早点睡,但我还是建议你在正常时间起床,继续学习,因为当年的我就是这么做的。我知道一件事:如果我当时搁下笔,可能一生都不会捡起来了。我不仅记得朋友说的“他们”,我自己后来也认识了许多这样的人。挫折总是接二连三,感情上、身体上、事业上,无意义感是很容易击溃人的,放弃显得天经地义。但是,当最低谷过去,人会渐渐调整到正常的状态,双手却已技艺生疏,双腿因为长期不行走而举步维艰。这时候再追上去,需要更强的意志、更大的勇气,还有更多的挫折感。
  恶性循环就是这样的,对于学生来说,更简单:因为成绩不够优秀,于是回避竞争;其他同学都像是见证,让你看到你的不足,于是避开脸不想看到他们;老师的批评让人难受,老师的安慰更加让人不舒服,于是宁愿回到自己的世界。但,到那个时候会发现,比所有人都更加难以应对的,是自己。
  人如果试过在深夜不肯睡,一点点咀嚼自己的错失,多半也就会在清晨不愿意醒,不想面对这个没有任何好消息的新一天。反反复复,谁也不想见,什么也不能开始,一点点缩进更小的世界:游戏、聊天、网上的胡言乱语。
  所以,还是回到我最开始的建议吧:边讨厌边继续,一边爱一边厌恶是最正常的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