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达15万亩,实现年产值7亿元
章丘大葱稳坐“葱王”宝座
2014年10月2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章丘大葱状元宋光宝。
本报10月27日讯(记者 邢振宇 通讯员 袁致甲 朱恒彬) 在全国农交会上,来自“大葱之乡”章丘的大葱格外引人注目,以高、大、脆、白、甜闻名的“章丘大葱”,让众多游客惊叹神奇。“这可是皇帝封的‘葱王’啊。”好客的章丘葱农向游客们自豪地推介。
作为地方特产,章丘大葱久负盛名。早在明代,就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成为历代的皇室贡品。时至今日,章丘大葱再上一层楼,品质和信誉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注册全国“产地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品牌价值达到29.03亿元,成为瓜果蔬菜中的“白富美”。
章丘大葱缘何能稳坐“葱王”宝座?“从葱种培育一直到端上餐桌,我们实行的精准化管理,这是章丘大葱能有今天成就的关键因素。”章丘大葱种植专家胡延萍言简意赅。
在质量上
做到精准化
2004年,章丘市在全市成立了“章丘大葱”协会,在大葱主产镇街设立分会,以协会为主体,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大葱的“良种选种育苗—生长管理—收获销售”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了专业育种、统一管理、集中供苗的繁供种体系,确保大葱品性纯正。2011年11月,章丘大葱种搭乘神八飞天,又开启了航天育种的新征程。在生产过程中,章丘市以优质洁净的明水泉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完善田间水利设施,保证泉水灌溉系统覆盖主产区。在管理上,实行生产档案、关键技术、操作规程、监测方法、标志标识等“五统一”管理,把施用配方肥、腐熟有机肥、沼渣沼液等现代方法,与深耕深翻、晒葱根等传统工艺相结合,清洁田园、培肥地力。
多年来,病虫害控制与农药使用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葱农。为破解这一难题,章丘市出资帮葱农免费安装了自控式杀虫灯,利用昆虫对光、波、色、味的趋性,通过瞬间高压,从而达到高效无毒灭杀的目的。这种物理性广谱杀虫技术帮助葱农做到了不打农药即可防治病虫害。
精准化做到一把尺子量长短。章丘市将《章丘大葱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印制成册,发放到每户葱农手中。并统一印制档案手册,要求每户葱农从大葱育苗到收获、出售的整个过程全部记入档案,技术人员每月检查一次,核实用药、施肥情况,对不合格者坚决淘汰,确保“绿色”无“水分”。”
全程监督
做到精准到位
章丘市依托二维码技术,建立了可追溯监管体系,将大葱生产地块、生产负责人、收获日期以及生产过程的投入品使用等基本信息,全过程记入生产档案,实现了对上市大葱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监管。根据《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章丘大葱”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不符合技术等级、不符合包装要求、不符合运输条件的不准使用,不整理、不加工、不包装的大葱产品不准上市,有效维护了章丘大葱的声誉。
好酒也要会吆喝
章丘市绣惠镇农技站站长陈海军深有体会。由于拿不到绿色食品认证,虽然大葱质量没的说,但客户不认可,只能眼睁睁看着到嘴的“肥肉”溜走。为把“章丘大葱”打造成市场名牌,章丘市积极推动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1999年7月,“章丘大葱”商标注册成功,成为中国蔬菜类第一件原产地证明商标。在随后几年里,枣园、绣惠等大葱主产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的绿色食品证书,并分别注册了“万新”牌、“绣惠”牌章丘大葱商标。集大葱产地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证“三证”于一身的章丘大葱,进入市场后,很快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大葱销售上做文章。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主产区建设了12个大葱专业批发市场,2014年,章丘市在女郎山建立了集有机生产、科技示范、品种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大葱文化产业园。章丘大葱先后进驻上海世博园、亮相北京钓鱼台、展销北京人民大会堂,实现了与北京全聚德的农餐对接、强强联合,销售市场从传统的京津、河南、东北地区,扩大到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和新疆边陲。特别是与全聚德合作以来,年供应量达120万斤。
如今,章丘大葱已成为章丘名优农产品的“带头大哥”,成为该市的主导优势农业产品,种植面积达15万亩,实现年产值7亿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