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没餐具,服务员头戴红星帽
随着一座座城市综合体开放,主题餐厅给烟台餐饮业输入新鲜血液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对传统餐饮店,主题餐厅装修讲究,很有特色。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摄
      
  本报1月11日讯(记者 秦雪丽) 站在2015年的开头,回顾2014年,烟台的商圈变化确实不小。越来越多的主题餐厅走进市民的生活,这些装修奇特、餐具讲究的餐厅,给吃货们带来口福的同时,也给烟台的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去年,大悦城、万达广场陆续来到烟台,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两大城市综合体的美食餐饮区,更是吸引了消费者的光顾。相对烟台市区的传统餐厅而言,这些餐厅别具一格,无论是服务员的穿着打扮,还是餐厅的装修设计风格,都让人眼前一亮。
  “餐厅开业以来,在万达广场餐饮业中的销售额一直排在前列。”谈到主题餐厅在烟台的受欢迎度,水货万达店店长张先生说,水货是全国首家无餐具的餐厅,围绕海洋沙滩主题装修,吃饭没有筷子,也没有盘子等餐具,海鲜都是直接倒在桌上,用手抓。
  除了就餐方式奇特外,水货还专门聘请了两位240斤重的大胖子担任传菜员。“在每个人的小学时代,班中总会有那么几个胖子。”张先生说,这种做法也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怀旧情绪。
  水货的装修也很讲究,记者现场看到,集装箱、水手、海船、舵手等充斥店内。
  这样的餐厅,在烟台可不止一家,同样在万达广场的青年印象、蜜粤餐厅,大悦城的浪漫泰东南亚料理,都很有特色。青年印象号称“80后的饭堂”,服务员都身穿蓝色条纹衫、牛仔背带裤,头戴红星闪闪的帽子、肩挎“为人民服务”的书包。这种打扮,对于70后、80后来说并不陌生,可谓是一段岁月的回忆。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烟台餐饮业多了不少主题餐厅,有的打出怀念童真的标语,有的围绕知青主题做文章,有的则充满地域色彩,给烟台餐饮业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
 延伸阅读 
主题餐厅就像一阵“风”,吹到了烟台
  “这个东西就像一阵风,有的地方刮得快,有的地方刮得慢。”水货万达店店长张先生说,在北上广一些大城市,主题餐厅已经非常普遍,主题也非常广泛,而目前这股“风”吹到了烟台,但来得快也去得快,大风过后,总会有倒下的。
  青年印象餐厅市场部负责人林永升说,作为烟台本地商家,他们首先在济南开了第一家主题餐厅,效果不错,不少年轻人开车一小时来吃饭,主要是看中餐厅舒适、自然、随意的就餐环境。烟台是第二家店,三年内公司准备开8家分店。
  “作为一种新鲜的餐厅,它的出现,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尝试经营,短时间内会成为一种潮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一位业内人士说,为此,他们也在摸索,适时调整菜品。
  “竞争压力肯定有,主要在于自己的改变。”林永升说,同行业的竞争是外部的,自己的转变才是最大的竞争,他们也一直琢磨不断推出新菜品,提升服务品质,来吸引顾客。
“主题”只是营销手段,放心的美味更重要
  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目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得饱”,而追求“吃得好”,人们对就餐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正因此,一种透过塑造与众不同的形象,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满足客户需求的主题餐厅出现了。
  “目前,很多主题餐厅都是打感情牌。”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邓兆武介绍,在就餐过程中,满足顾客的一种情感需要,除了单纯的食料,更重视精神层面的需要,富有文化味儿,也正因此,多了许多怀旧餐厅、概念餐厅。
  邓兆武说,“主题”概念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和口味才是立身之本,这一点商家们不能丢,不能本末倒置,花里胡哨的装修设计、奇特的就餐方式、服务人员的奇装异服,短时间内可能会吸引顾客来尝鲜,但新鲜过后,没有放心的美味,很难长久地留住客户的胃。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