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重磅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视觉周刊

A05版:视觉·影吧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悦读周刊

A08版:悦读·专栏

A09版:悦读·电影

A10版:情感周刊

A11版:青未了·情感

A12版:身体周刊

A13版:身体·服务

A14版:乐动·欧足

A15版:乐动·聚焦

A16版:乐动周刊

从照搬式重拍到各取所需本土化

日剧翻拍屡败屡战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15日
  由周迅、惠英红、赵雅芝等主演的国产剧《不完美的她》即将播出,据说该剧改编自日剧《母亲》,正在播出的《安家》同样由日剧《卖房子的女人》改编而来。日剧翻拍的上一波高潮是2017年的《深夜食堂》《问题餐厅》等,这批翻拍剧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基本以失败告终。经这几年衍变,日剧翻拍逐渐摆脱了“照搬式”重拍,开始在本土化上自由发挥。其实,日剧与国产剧在审美趣味、叙事结构和内容内核上完全不同,当下的日剧翻拍更多的是看重了对方题材的多样性,在题材框架下对小众日剧改头换面变成大众国产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从极力模仿
到本土化改编

  在2017年国产剧与日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照搬式翻拍引发了大面积的水土不服。但在《深夜食堂》《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问题餐厅》等日剧翻拍遭遇滑铁卢后,国产剧依然在题材多样的日剧中不断地挖矿,寻找适合本土化的作品。
  反映人生百态的《深夜食堂》充满着日剧式的细腻,翻拍版《深夜食堂》与原剧的结构安排、层次铺垫以及造型装扮类似,原版男主角的低沉语气、沉默寡言的人物性格都完美再现,据说这也是版权方的要求。原版剧的内核是呈现社会边缘人的寂寞、孤独,有点儿颓丧又有点儿小幽默,这些“扎心”的故事根本无法复制过来,只能尽力模仿一下。但生搬硬套日式居酒屋文化导致了水土不服,观众无法产生共鸣,导致被吐槽。中国面孔模仿异国情调的故事,本身就很造作。
  直接照搬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拍摄的《恋爱结婚是什么》,还原了原作中年资深啃老族、偏执奇葩理科女的恋爱故事,连原剧的夸张式表演都搬过来了,甚至照抄了很多文艺气质的台词。该剧人物、话题很有新鲜感,两个奇葩角色的另类行事风格、思维方式也很有趣,但它无法超越原作就很难获得好评,吃不到高口碑日剧的观众红利。这种动漫风格的日剧其实非常小众,国产剧复刻过来不大刀阔斧地改成挖掘剩女、啃老族、社会偏见等话题性质的本土剧,很难吸引大众关注。《恋爱结婚是什么》演员咖位不小,但没多少人看过。
  复制和照抄不太成功后,到了2018年的《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时,国产剧开始认真地在借鉴日剧题材、人物架构的基础上让故事、人物本土化。到了2020年的《安家》,对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借鉴只剩下了题材和一点点女主人设,其他全部换血成本土化内容和国产剧风格,已变成非常国产剧化的改编和再创作。
  《不完美的她》还未公布太多剧情,若该剧延续日剧《母亲》中被抛弃的女孩与老师互相取暖的故事框架,关注儿童、女性成长这个题材,还是很有新意的。将题材拿来后,如果在本土化中把母亲失责、女性蜕变等话题做得充分一些,有可能成为爆款话题剧。
  不只是《安家》《不完美的她》,未来还将迎来一波日剧翻拍潮。目前已有不少已确定翻拍或已杀青的剧,比如改编自《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的《我不是结不了婚》、改编自《交响情人梦》的《让全世界都听见》、改编自《外貌协会100%》的《人不能百分百靠外表》等。热门日剧《非正常死亡》已被购买了版权,《世界奇妙物语》《GTO麻辣教师》等也有本土制作方官宣了翻拍意向。
让小众日剧
主流化、大众化

  《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安家》是翻拍剧中观众评分较高的剧,都在6分左右,其他剧徘徊在3-5分之间。这几部高分剧将原剧改头换脸,贴合国产剧风格进行改编,解决了内容本土化的问题。
  相比于悬浮的《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在对《东京女子图鉴》的改编上更成功,在人物打造、价值观呈现上非常本土化。《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角斋藤绫对职业、对物质、对自我精神满足乃至对阶层的跨越有着强烈的追求,但这种超越和跨越最终充满了虚幻和不确定性,女主角的每一次选择都思路清晰、坚守自我,最终还是导致各种迷茫,与其说是讲了一个女孩的故事,不如说是在透视、剖析社会。《上海女子图鉴》则将女主角完全本土化,女主角也有困惑,但更加私人化,女主角坚持自我,勇敢地留在了上海,且抵抗住各种诱惑,成长为一路靠自我努力去工作、生活的现代都市女孩。比原剧更加正向,抛弃了原剧中女性生存的各种焦虑以及阶层跨越的不可能性等社会问题,更加符合我们本土的主流价值观,也更被观众喜爱。
  《安家》对《卖房子的女人》的翻拍则走得更远了,只剩下了题材的外壳,故事、人物逻辑和价值观已完全没有原作的痕迹,两部剧表面看来是职业文化的差距,其实在价值观内核已分道扬镳,毫无瓜葛。
  《卖房子的女人》中的女主角三轩家万智是一个“疯狂”的地产销售员,就是不停地卖房子,而《安家》中的房似锦除了房产销售员身份,还身兼各种身份:穷孩子、奋斗青年、“扶弟魔”、原生家庭受害者、顾客家务调解员等。这些身份元素都是在狗血感情戏份和家长里短的注水剧情中呈现出来的。
  三轩家万智的特长是精准服务客户,成功卖出房子。房似锦卖给博士夫妇的跑道房,若是让三轩家万智来卖,肯定会精准销售,比如卖给居家办公需要仓库的网购店主等,因为这种不适合居家生活的房子,在三轩家万智那里绝不会以“诗和远方”的情感加码卖出去。看看三轩家万智是怎么卖特殊房源的:她大张旗鼓到处发传单卖凶宅,最终将人人害怕的凶宅卖给了对死亡不敏感的医院护士;她将两套正对门的房子卖给一个“万年宅”,一套让啃老族宅男自己住,一套用来收租金,解决了年迈的父母对无法独立生活的儿子的担忧。
  三轩家万智的口头禅是“不要以无聊的常识和狭隘的价值观判断事物。”她的专业性来自其对不同人群的价值观、生活观的尊重,而非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到了《安家》中的买房案例,房似锦们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隔壁邻居辅导孩子的声音太吵,导致客户看中的房子卖不出去,房似锦和同事干脆“套路”邻居,最后给邻居孩子办了转学,让他们搬走;在包子铺一家买房要不要加儿媳妇名字的问题上,房似锦成了社区调解员;给阚先生出轨对象买房的故事更是狗血连连,撕扯不断,在世俗道德上痛批出轨者,劝其回头是岸,又在把房子卖给“小三”的情况下说服原配妻子自己是有职业道德的,剧情拖拉,都是国产家庭剧的老套路。在日剧《卖房子的女人》中,遇到同样情况的三轩家万智,面对受害的原配妻子只是告诉她,你的生活幸不幸福并不是卖不卖这套房子决定的,你还要回归自我、家庭找原因。只有精准服务,没有道德评判,顺带给受害者妻子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安家》就是把生活的泥淖和狗血变成套路化故事呈献给观众看,而非通过房产中介这个观察世界的窗口发现更好的人生百态、时代精神。《卖房子的女子》讲的是生活观有千万种,没有谁应该被改变、被批判,可以不理解,但一定要尊重。这两部剧已风马牛不相及。《安家》对日剧进行了国产剧大众化审美需求的改造,话题性十足,收视率很高,已不是翻拍。国产剧借着日剧题材的壳,暗渡陈仓地换了个调调,走着原汁原味的国产生活剧路数。可见,虽然国产剧买这么多日剧版权,但日剧绝不是国产剧的解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