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重磅

A03版:壹读·关注

A04版:壹读·关注

A05版:壹读·聚焦

A06版:壹读·聚焦

A07版:壹读·济南

A08版:壹读·济南

A10版:产经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剧综

A13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A14版:乐动·看点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3版:今日油田·03

M04版:今日油田·04

S01版:今日泰山

S03版:今日泰山·综合

S04版:今日泰山·专版

WW01版:文登时讯

WW02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3版:文登时讯·社保

WW04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5版:文登时讯·专版

WW06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7版:文登时讯·城事

WW08版:文登时讯·专版

知医善书的山东学政陆润庠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22日
  民国十二年宏济堂刊印的《宏济堂药目》
  □韦钦国

  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元和(今苏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历任工、礼、吏等尚书,最后官至大学士(相国),由初时七品升至正一品,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相国。其间,陆润庠陪光绪皇帝读书,任末代皇帝溥仪首席师傅,有“两朝帝师”之誉。
  陆润庠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历经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清末新政、清帝逊位等大事,为官近40年,但主要在清廷中央政府任职,在地方上任职时间较短。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陆润庠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五品)身份任山东学政,这是他在地方担任过的为数不多的一个职务。
  严格来讲,学政不属于地方官员系列,属于京官外派,在学政任内保留原职原级,任满后如果没有升迁调任则回京复任原职。正常情况下,清朝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别选在子、卯、午、酉年份农历八月举行,学政多在乡试举行之前上任,每届任期三年,但陆润庠在山东学政任上仅一年,次年因主持上海蕊珠书院讲席离任,其职由梁燿枢接任——梁系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状元,与陆润庠是前后状元。山东作为儒家思想诞生地,历任学政均优中选优,由前后两位状元任职学政并不突兀。
  因为担任学政时间较短,陆润庠在山东文教方面无显著政绩,但也并非乏善可陈。学政“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光绪十一年(1885年)为乙酉科乡试之年,陆润庠到任后便赴各府、州、县“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组织“科试”和“录遗”考试,以选拔符合参加当年乡试资格的秀才们。当年,来自全省的14000余名秀才参加了在济南贡院举办的乡试,登州府栖霞县的林瀛藻高中解元。
  在任期间,陆润庠结识了另一位状元陈冕——陈冕系光绪九年(1883年)乙亥科状元。陈冕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山东、长于山东、葬于山东,至今济南还保存有其状元府,陈冕中状元后与陆润庠一样“入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陆润庠到济南后与陈冕一起参与了水灾善后事宜,两位状元惺惺相惜。当年12月16日,曲阜衍圣公府发生火灾,内宅前区建筑被焚,陆润庠又协同山东布政使崇保筹集善款,捐资修缮(1898年10月重修完毕)。
  有意思的是,陆润庠离任山东学政后与山东交集反而加深了,有两件事值得一书:一是助力山东中医药发展,二是晚年居于青岛,传授儒家文化。
  陆家既是书香门第也是中医世家,陆润庠的曾祖父陆庠生、祖父陆嵩、父亲陆懋修均行医,尤其是陆懋修儒医兼通,精于临床,著有《内经运气病释》等16部医学著作,受家传影响和自身体验,陆润庠较早接触中医书籍,渐懂医术,少年即能为人把脉问诊开方,《内经运气病释》一书即由其校对刊印,此书至今仍是许多中医药高校学生的教材。
  清朝太医院在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到严重破坏,处于瘫痪状态,创办医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陆润庠“管理医局”。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暴发瘟疫,大公报载“得病后……即不可救”,陆润庠“遵旨办理医局”(助宫中、民间防疫),兼医总局副总裁。这些,都足以表明陆润庠在中医药方面的水平。
  当时同仁堂承办官药,陆润庠作为医局负责人,自然就结识了同仁堂的东家乐氏家族成员,其中就包括乐镜宇——陆润庠年长乐镜宇30岁,但两人意气相投,陆润庠自言:“余与镜宇交久且挚,过从甚密迩。”乐镜宇系近代知名中药专家,1902年由京城来济南候补道台,1906年受山东巡抚杨士骧之托承办山东官药局,担任总办一职,1907年以2000银圆买下官药局更名宏济堂,取“宏业济民”之意。
  考虑到宏济堂初办没有影响力,乐镜宇欲仿照同仁堂刊刻一本药目(类似于药品说明书和广告)对外发送,以“收宣传推销之效”。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间,乐镜宇先后请山东巡抚杨士骧、大学士陆润庠、山东都督府内部司司长杨晟等名流为书作序,希望借助名人效应提升影响。
  民国元年(1912年)春天,陆润庠由北京去青岛途中,应乐镜宇之邀在济南小憩,为药目作序。为药目作序的共有五人,陆润庠的序言凡683字,尤为专业,其中有“越至于今名满济南盖无出其(乐镜宇)右者”“余浏览再三,见其(药目)分门别类,井井有条,比之《肘后金方》未遑多让。”对乐镜宇和药目给予很高评价。
  民国十二年(1923年)《宏济堂药目》正式刊刻发行,重点介绍了当时多种流行性疾病症状、防治、配方等。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河中下游一带知名药目,如今已成为研究当时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医疗、医药状况的重要史料,具有相当学术与社会研究价值。对此,陆润庠有所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陆润庠的书法近欧阳询、虞世南,行笔圆润沉稳,结构端庄秀丽,中正平实,属馆阁体代表,富有盛名,寓居青岛期间求书者络绎不绝,山东都督周自齐甚至重礼以求。陆润庠为人写字不收任何润笔费,但一般不给人题字,真正能得到其墨宝者很少。
  1898年,德国通过《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实际占领青岛,为加强殖民统治进行文化和思想占领,一批传教士来到青岛,其中就有同善教会牧师理查德·卫立姆。理查德·卫立姆深爱中国文化,后成为知名汉学家,给自己起中文名字卫礼贤,1901年在大鲍岛胶州街创办礼贤书院(后迁至上海路,更名礼贤中学,系今青岛九中前身)。卫礼中学还翻译两国经典著作,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1911年,卫礼贤在礼贤中学东花园“与中国寓岛诸同仁结尊孔文社,以讲求圣人之道”,尊孔文社由劳乃宣主持,陆润庠等和卫礼贤一起挑选《老子》《论语》等经典,康德等人的著作被翻译成了中文,中国的经典也被翻译成德语。1914年,卫礼贤和“中国寓岛诸同仁”在尊孔文社西侧筹建了图书馆(藏书楼),恭亲王溥伟题写匾额,“汇集了不少珍贵的中国书籍”。共藏有中文图书6000册、德文图书3000册、英法等图书3000册,属中国早期图书馆之一。在青岛四年间,陆润庠推动齐鲁文化因袭繁衍,对山东文脉绵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陆润庠在青岛期间的生活史料较少,卫礼贤在《青岛的故人们》里记录了些许片段,比如“年轻中国皇帝的老师到青岛造访。他和几个朋友去充满着神秘传说的崂山旅行”等。卫礼贤这样评价陆润庠:“在青岛的诸遗老中,陆润庠贵为一品,但衣着如寒士,他性格内向,即使生气,也抑郁于内心,从不外露。”
  鲜为人知的是,陆润庠还参与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抢救了国宝《永乐大典》,创办苏州苏纶纱厂、苏经丝厂等近代最早的民族纺织业。
  陆润庠寓居青岛的目的是希望在战乱时得到德国当局庇护,但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日发生青岛争夺战,陆润庠只好离青返京,重回紫禁城伴随溥仪。1915年8月,陆润庠“病笃,竟日危坐,瞑目不言,亦不食,数日而逝。”享年75岁,归葬于吴兴祖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