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话剧除了青春啥都缺
  • 2013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最近,南京大学原创话剧《蒋公的面子》在全国风光巡演,校园话剧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山东艺术学院的原创话剧《管子》在济南也受到了观众好评,但该剧参演演员多达几十人,高成本导致其赴京演出未能成行,而小巧精悍的《蒋公的面子》则在全国巡演近80场,场场爆满。
  在山东,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话剧社,专业院校的原创话剧在校园中更是受到追捧。同样是校园话剧,《蒋公的面子》走出校园创造了口碑和票房的巨大成功,也许能让我们从中感悟些什么。
□缺剧本 最常见的模式是模仿
  其实,在中国百年话剧史上,校园的角色不可或缺。中国校园剧社培养出了曹禺、洪深、马彦辉等一大批优秀戏剧人才。像《蒋公的面子》这样的校园话剧能火,有其火的基础和理由。
  《蒋公的面子》是由学生编剧、学生主演的话剧。从这部起源于学生论文的话剧,或许可以窥见校园话剧创作的特点。《蒋公的面子》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三位教授纠结于要不要赴蒋介石的年夜饭宴会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编剧是南大大三学生温方伊。温方伊称,走访老教授才知道这个故事根本没有史实,她才放开约束自由创作。
  话剧《管子》则讲述了“春秋第一相”管仲如何从一个牛贩子最终成长为齐国上卿(即丞相),并帮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故事。看过此剧的观众普遍认为《管子》全剧洋溢着阳刚之气和浪漫主义气息。《管子》的导演、山艺戏剧影视导演学院教授王超称,2012年山艺导演专业毕业班的学生要做一个毕业剧,他之前写过电视剧版的《管子》,对管子有趣的一生非常了解,所以就放手让学生们写了话剧《管子》。
  王超称,学生们是真敢写真敢排,剧本充满了网络化的语言,舞台道具也非常花哨,非常具有想象力。“无拘无束,语言和形式特别现代化,这是很多校园话剧的特征。很多人觉得校园话剧幼稚,但校园话剧的长处就是没有局限性,没有太多条条框框,这反而更吸引人。”
  但是,真要让学生自己找选题,且拿出有创造性的原创剧本非常难。王超称,在给学生们点题的情况下,他们拿出的《管子》剧本在他指导下不知道改了多少遍,最终才把故事理清、人物理顺。拿出一个像样的剧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出温方伊这样的好编剧。“对于校园话剧来说,最常见的模式就是模仿,非常好的原创编剧和团队只能是碰,碰上了就成功了,碰不上只能再等。”

□缺资金 卖票面临体制问题
  王超告诉记者,校园话剧有独特的优势,有人才:有专门学导演、学表演的学生;校园话剧也不愁观众,只要能拿出去演,学生观众群就不少;校园话剧创作没有束缚、自由度高,这也是校园话剧的最大优势。虽有这么多优势,但校园话剧却难出好作品,更是很难走市场。
  王超称,排练《管子》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学生们刚排练的时候,自己动手做画布、道具、服装。真去剧院舞台上排练了,花钱的地方更多。开始我找了5万元资金先把戏给攒起来,但真正搬上舞台时10万都没打住。”几十名演员,租场地、音响、服装道具、大屏幕等等,排练的时间越长,演出的场次越多,资金消耗就越大。曾有多家高校邀请《管子》去演出,也有单位邀请到北京演出,但都没有成行。已经为该剧掏出十多万的王超称,《管子》后续演出的流产都是因为没有资金。“《管子》的口碑好,但是走市场也很难,当时也卖了一部分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体制限制问题,高校话剧卖票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为了节约经费,多数校园常会排一些不需要太多道具的先锋剧、现代剧,在选题上就先自我限制住了。王超称:“还有一个问题是,所有的校园话剧都面临学生要毕业的问题。大四是学生艺术水准达到最高水平的时候,但是这一年学生要做毕业论文,还要找工作,即便有话剧让他们演,他们的热情也持续不了多久。学生都毕业后,再重演《管子》估计连十个人都来不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持续《蒋公的面子》的演出,该剧导演吕效平在南京正式注册了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这也是该市首个民营话剧团体。有了专业队伍,吕效平还将演出业务委托给专业演出公司运作,仅上海就有多家演出公司接洽该剧。但是这之前,该剧是在得到当地200万元的资金支持之后,才启动商演之路的。

□缺市场 戏剧不卖座就是没做好
  商演成功的《蒋公的面子》,只是校园话剧中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校园话剧走的还是学术派的路子,自生自灭。王超称,很多校园原创话剧不是走入技术化的怪圈,就是话剧创作中把艺术政策化、政治化。“很多话剧陷入技术怪圈,只关心舞台实验等技术问题,内容却做得不痛不痒、不关心社会。这种话剧只是供小圈子里的人把玩,一般人很难企及这种技术花样翻新的话剧,这也导致校园话剧被逐渐淡忘。另一种是被禁锢的校园话剧,身处校园却将艺术政治化,只能完败而归。”
  针对校园话剧是要精英化还是商业化这个问题,《蒋公的面子》的导演、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吕效平称,戏剧本来就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来自于我们的粗俗,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循规蹈矩,做父亲、丈夫,在社会上是个老师、公务员,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我们总要有发泄的时候、有粗俗的时候,于是就有色情段子,有胡搞的闹剧。这是戏剧自古以来的根本源头。“但如果全是粗俗,也是有问题的。另一个源头是神圣的源头。我们思考我们生命的短暂、生存的困境与意义、我们的人性,这种神圣的思考,也是一种戏剧的来源。同时兼顾这两个源头,就是一个正常的戏剧市场。”吕效平称,虽然用票房来衡量戏剧的好坏受到批评,但他还是坚持认为,戏剧不卖座,就是这部戏没做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