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王茂林 二十年前,明信片在校园周边大行其道,二十年后谁再向亲友寄明信片显得老土了。而手绘的明信片,让这个已退到台后的角色又有了一个跑龙套的机会——戏份虽不多但还能出点彩儿。 1 一家不卖书的 “书店” 中秋过后的济南曲水亭街,绿色渐退,但在流水、垂柳和幽静相伴下,仍别有一番韵致。这里的美自然与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载泉城文化的积淀。一个很有文化创意的小店设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家小店叫做“一行手绘概念书店”。 因为小——只有十几个平方;因为所处并不繁华——既不像其北面的大明湖路车水马龙,也不像其南面的泉城路行人如织,使得这个小店显得分外安静,但这恰到好处,就像艺术也正需要安静一样。 安静却并不缺乏故事,除了经营与交流,在这家小店,更有意思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与这里特有的手绘明信片有关。 这里叫书店,其实与书并没有多大关系。顾客或游客推门而入的一瞬间,会被书店的名堂和店内布置形成的反差给闪一下。 这个十多个平方的小店里只两排“书架”,而架上摆的不是书,而是一摞摞原木色的小信封大小的纸袋,那袋子里装的就是印制好的手绘明信片。一袋二十张,售价一般为二十元。一袋绘出各种风景和意境的明信片就组成一个画册,可以看做是一册无字的小书,概念书店的“概念”就该是这个意思了。 2 手绘让明信片复活 苏州姑娘阿彩在逛完了大明湖后,不经意间走上了有些江南味道的曲水亭街。她踏进一行手绘概念书店时,同样被晃了一下。当她了解其中含义时,她对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用其貌不扬丝毫没有贬低这家小店,它不仅小,店内布置更显出它的挤挤巴巴,除了书架,店中央空间都被简易地拼在一起的书桌和椅子占据了,除了几条塑料拉花,室内几乎没有装饰。但这并不妨碍一种比较新鲜的艺术形式在这里停留。阿彩姑娘打开一袋袋手绘明信片时,被吸引住了。 二十年前,明信片在校园周边大行其道,二十年后谁再向亲友寄明信片显得老土了。而手绘的明信片,让这个已退到台后的角色又有了一个跑龙套的机会——戏份虽不多但还能出点彩儿。这精彩就在于,它有了更多的原创成分,也与艺术更为接近。这些用钢笔或美工笔勾画出的图画,虽没有摄影作品那样丰满圆滑,但在粗朴中有了更浓的人文的东西。当你握住它的脉搏,你会感觉到它是活的。 3 故事来自远方、走向远方 这些明信片不只记录泉城,明信片上的故事更多来自远方,而又被来自远方的游客带到远方。 这家小店所经营的明信片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其中许多精彩的作品是出自店主路磊之手。这家店名字的前两个字“一行”,像是在告诉人们这些作品都是来自于行走之中。 自去年3月小店开张以来,路磊和他的十人团队已到过很多地方,从济南画到北京、天津、厦门,从城市名胜画到校园、市井…… 当然,他们是在画也是在旅行,与其他游客用相机记录风景不同,他们用的是纸笔,当普通游客随着“咔嚓”一声而一掠而过的时候,他们还在聚精会神地细细品味。之后,三五分钟就把一张草图勾勒好了。他们把草图拍成照片,回来后再对照片进行精细制作,然后印制成成册的明信片。 4 正在“扩张”中的小店 这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小店,一年半过后,虽然它还是那么窄小,但它所装载的内容却大大增加。这里的书架上,从最初的只有几个主题的明信片,到现在已发展到有50多种。 小店的扩张是靠主人用脚掌走出来的。9月份路磊刚刚完成了韩国的手绘旅行,这个月他又要去往日本了。 手绘旅行的鼻祖据说是日本一个名叫妹尾河童的舞台设计家,她在《窥视印度》一书中,对过往的旅店全都精细地画下房间俯视图。我国手绘作品并不会如此详尽和写实,更多是包含了写意的感觉,“一行手绘概念书店”里的作品也是如此。 当然,手绘明信片对于手绘旅行来说,只是一种艺术行动的副产品,但这种副产品却成为它传播或者扩张的一个支撑。 这家小店在经营上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就是代为邮寄,在小店的墙壁上挂着多个绿色“邮箱”,顾客买下明信片后可委托他们邮寄,不仅可以邮寄给亲朋好友,也可以邮寄给未来的自己,这也算是小店在时间上的一个扩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