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也 泉来自幽闭的地下。地表之下有数以千万计的脉管,如同人体中的动脉和静脉一样蜿蜒着、伸展着,这些脉管在岩层围困着的极其狭小的空间里,静悄悄地存在着,造成了莫名的压抑、恐惧、烦闷和隐秘,当它们中的某一条——往往是在某一区域之中相对来说被围困得最严重的——偶然寻找到地表的突破口时,就在不可预计之中忽然形成了“泉”。似乎是从地心而来的那股子劲,是一种催开花朵的力,使一股原本平平凡凡的水流在开阔的蓝天下绽开了旷百世而一遇的笑容,欣欣向荣。封闭与开放就是如此辩证地转换,一个名词至此终于变成了一个动词,最内敛本分者在摆脱理性束缚之后变成了不羁的天才。弗洛伊德关于创造力的学说其实完全可以用来解释泉的形成。 泉的模样,既是一种生动的写实的具体画面和图像,同时又是一种凝炼化、概括化之后的几何符号,它们大同小异,在不一样的徐缓迅疾之中拥有着共同的构成方式和流转规律,所以更像是积淀了某种精神内容的图腾。它们究竟象征了什么?是清洁精神、万事皆有源和永不枯竭吧!是自由、青春和欢乐吧!可以说,从泉的模样来看,它正好印证了那个著名的观点:“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它们才是最好的?我想,木刻版画恐怕是最好的了,那种木质的厚重凝滞正好用以突出水质的轻灵跃动,这大约是最好的把“动”的内容用“静”的形式来固定住的范本,表达出的是“瞬间的永恒”。 泉的线条单纯、洗练而简单,其中没有任何雕琢繁琐的细节,只把一个富有神韵的大致轮廓放在那里。泉以无色胜斑斓,造就了各式各样的洁白、黝黑、微蓝和碧透,似乎占尽天下色泽。泉是那样满满当当地、丝毫不留余地地充溢了整个池湾,肥硕得那样自给自足,朴拙得那样天真烂漫,从来不去刻意地学中国山水画的样子,以写意手法依靠留下空白来显示想象空间,当然更不在乎什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正是这种懵懂甚至幼稚,使泉——这天下最冲动也是最偏僻的水流——具有了某种不可阻挡的气势,这就是泉的浪漫主义,完全无视这个世界日益复杂起来的心机和无比精细、无比沧桑的异化。 泉不仅表达着空间意义,还表达了时间意义,甚至心理意义。泉在对称、均衡、连续、反复、重叠、流连、间隔、起伏和交换之中,演示着亘古的大自然的舞蹈。当一个人在它旁边停驻下来,出神地凝视着它时,在恍惚之中会感到这方寸之间就是整个世界了,水永远在汩汩地冒出,同时又自己咽下去,并再次重新冒出来,像总是呆在同一处,完全没有变化地静止下来一般;可是同时,泉又分明以流线型的韵律和速度告诉我们:时间在流逝,心脏在跳动。它的轮廓或许类似表盘,上面似乎隐含着一个永不停歇的指针。泉就是这样,在方寸和世界间,在动与静之中表达着“不朽”。 泉的美是把拙重、飞扬、圆通和清远结合在一起的美。它包含大自然和人类的初始的风貌神情和哲学元素,同时又“郁郁乎文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