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要表彰默克尔
2014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月24日至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以色列,跟随默克尔出访的,是一个包括16名政府部长在内的高级代表团。默克尔在以色列受到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热情迎接,以色列总统还授予默克尔总统荣誉勋章,用以表彰默克尔对以色列安全作出的承诺。
  默克尔承诺了什么?在此次到访以色列之前,默克尔表示,基于历史原因,德国对以色列的生存权承担特殊的义务。这并非这位女总理首次作出这样的表态。早在2008年,默克尔访问以色列时就曾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强调“德国对以色列安全的特殊历史责任”,并表示这一责任是德国存在的原因之一。正是在那一年,德以两国商定每年举行一次政府间磋商,目的在于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
  的确,相比于普通国家间关系而言,德以两国关系多了一层羁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600万犹太人惨死于德国纳粹的大屠杀,这对于具有很强历史感的犹太民族而言,是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心结。那么,以色列为何相信德国总理的这一表态?
  长期来看,是德国历届政府的一言一行,让以色列看到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和批判,以及负责任有担当的实际行动。
  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下跪默哀,这惊世一跪让背负沉重历史责任的德国重新站了起来,并获得世界的尊敬。1995年,时任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以色列时,也在以色列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再次代表德国向受害者道歉。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一再表示,对于纳粹的罪行,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
  虽然德国与以色列在1965年才建交,但两国在1952年就签订了《卢森堡条约》,根据该条约,目前德国已累计向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赔偿了700亿欧元。德国政府去年5月承诺,在2014年至2017年向全球约5.6万名大屠杀幸存者赔偿7.72亿欧元。去年,《卢森堡条约》经过修改后,生活在东欧地区的8万到10万名大屠杀受害者也将获得赔偿。
  短期来看,默克尔访以期间,德以两国签订了一项领事协议,规定德国将代表以色列和未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如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进行交往,如果以色列公民在未与其建交的国家遇到困难,可向当地的德国领事机构寻求帮助。
  关系特殊并不意味着德以之间一好百好,比如在巴以问题上,德以之间就存在分歧,就在此访前夕,德国外长施泰因麦尔还批评以色列的定居点计划破坏了巴以和谈。但瑕不掩瑜,根据德以两国研究机构共同组织的一项民调,超过六成的以色列人对德国就历史问题的反省表示满意,八成以色列人认为以德关系已实现正常化。
  以色列媒体普遍认为,德国是以色列在欧洲最亲密的盟友。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正是源于德国历届政府主动而真诚地深刻反省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以及对纳粹战犯的不间断追责,从而赢得了以色列以及犹太人的谅解与尊重。
  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上,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真该好好学学德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