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忙到深夜,每天清理厕所五六十次
她让公厕像家里一样干净
2014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天早晨打开公厕后,孙祥连首先全面清理公厕内外卫生。本报记者 戴伟 摄
     为了方便市民如厕,济南市在主要路口设置了近百处新型材料厕所,这些厕所虽然硬件设施高,其实并不好清理。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青年东路北侧的新型公厕。公厕环卫人员孙祥连,今年58岁,来自济宁泗水。每天凌晨四点半,孙祥连就要起床工作,晚上10点才能回到家。因厕所使用率较高,孙祥连每天要打扫五六十遍。她还多次捡到市民失物并归还失主。虽然已过了退休年龄,但她表示自己还将继续干下去。
  本报记者 蒋龙龙
实习生 崔程娇 钟行利  
  
自力更生养老
  在青年东路北侧的十字路口有一个干净的新型材料公厕。这是济南近百处新型材料公厕其中一处,公厕并没有因为处于路口而变得“灰头土脸”。公厕共三间厕所,每一间都干干净净。在公厕最北端一个五六平方的小房间里,一名工人正在修理她的清洁工具。
  她叫孙祥连,今年58岁。2010年,孙祥连和老伴共同来到济南历下区环卫局趵突泉环卫所工作。孙祥连是济宁泗水县人,老家在距离泗水县城15里地的一个普通村庄,靠种地维持生活。2010年,孙祥连唯一的女儿出嫁,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孙祥连夫妇经别人介绍来到济南,“因为耕地较少,挣钱不多,随着年龄增大,干农活也有些吃力,就外出工作多挣些钱,不拖累儿女,还能为自己养老。”孙祥连说。
  刚来到济南,孙祥连夫妇共同负责文化西路青年东路路口到顺河高架路口的环境卫生。为了解决青年北路附近如厕难题,济南市城管环卫部门于2012年在青年北路设置了新型钢构材料公厕。孙祥连也随之来到这里做起了公厕清洁工作。
凌晨忙到深夜
  凌晨四点半的省城还在睡梦中,孙祥连和老伴就要起床开始工作。他们简单收拾后走出家门,一起去清扫文化西路。
  “扫马路要赶早,车流量一大就很难打扫了。”孙祥连说因为每年秋天文化西路落叶较多,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早上她就去帮忙。
  清扫完大街简单吃过早饭后,孙祥连便开始了她在公厕一天的工作。公厕因处于文化西路沿线,附近有多家大型医院,公厕的使用率很高,经常出现排队的情况。孙祥连所清理的新型钢构材料公厕设备较为先进,但由于客流量较大,空间狭窄,清理起来并不轻松。济南城管环卫部门要求保洁员每天早上6点半和下午1点半必须进行全面的清扫。
  附近经常来这里如厕的居民都说孙祥连把厕所打扫得像家里一样干净。
  因厕所使用率较高,孙祥连每天至少要打扫五六十遍。最麻烦的还是市民不文明的如厕习惯,“就算捏着鼻子也要把厕所清理干净,让大家看着卫生,用着放心。”
多次拾金不昧
  因如厕人数众多,经常有市民不小心落下物品,“回来找钥匙、水杯、书包的很多。”孙祥连说。
  去年10月份,有个年轻姑娘落下了一个手提包,里面有700元钱和一部价值4000元的手机。孙祥连清扫时发现了手提包,从下午4点一直等到晚上9点也没见人来认领。孙祥连只能拎着包暂时回了家,晚上10点半失主打来电话。孙祥连就穿上衣服来到公厕,将包还给了失主。失主要给孙祥连200元钱的感谢费,被婉言谢绝。
  当提及自己的工资待遇时,孙祥连表示很满意,“只要不换人,我就继续干下去。”据了解,济南环卫部门2011年为解决济南市民如厕难题在省城主要路口设置了近百个新型材料厕所,共有近百位环卫员从事着和孙祥连一样的工作,为泉城市民提供清洁的如厕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