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150余个商标注册未使用
八成以上农业合作社没有商标
2014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31日讯(记者 杜彩霞 通讯员 高树东) 近日,记者从章丘市工商局获悉,经过岁品牌农业专题调研,目前全市有150余个商标被本市自然人注册,但一直没有使用。品牌数量不足,使用率低。据了解,工商局将会在5月1日新《商标法》实施后建议召开推进品牌农业发展会。
  据了解,经过此次专题调研,农业品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牌数量不足,使用率不高。895家农民合作社中,使用商标的仅120余家,85%以上的没有商标。有的农户有商标但闲置不用,如“湖心小舍”、“海山湖”、“九鼎山”、“泉之源”、“康富园”、“绿色大使”等,由自然人注册,但一直没有使用,此类有150多个。另外,重要的地理资源标志有的被外地抢注,如“锦屏山”被奉化市一企业注册,用于蔬菜、水果,“白云湖”被历城区一自然人注册,用于蛋、腌制蔬菜,并被重庆一公司注册,用于肉、板鸭等产品。宣传推介不够,覆盖面不广。章丘市名优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但受地域限制,有的遇到了“有牌无市”、“有价无市”问题,局限于省内和济南地区市场。如明水白莲藕、文祖花椒等的品牌作用发挥不够,与大葱、鲍芹此类产品带动产业的规模化方面存在差距。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和农户不重视品牌,使用注册商标不规范,有的管理粗放,甚至违规印制,导致出现了侵权假冒问题,影响了品牌竞争力。有的商标持有人,不会通过租赁、转让方式实现商标的价值,没有开展品牌的策划和市场运营。
  与此同时,章丘市的品牌农业已经初具规模,且品牌效应日益突出,农产品价值逐年提升。但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制约着品牌农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为此,章丘市工商局将结合5月1日实施的新《商标法》,建议政府召开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工作会议,推动全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将建议完善政府对各镇街发展品牌农业的考核机制,把品牌农业创建指标列入各镇街的工作目标,明确发展任务,建立奖惩机制。工商部门也将建立品牌保护部门联动机制,指导章丘鲍芹、明水香米、龙山小米等地理标志协会,完善商标保护自律制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