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公益讲座今天下午1点半开讲
地点:南山公园烟台市府礼堂
2014年07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4日讯(记者 刘杭慧) 本报公益讲座将于5日(周六)下午1点半在南山公园烟台市府礼堂开讲。中国优秀妈妈刘称莲以及烟台2012届理科高考状元杨阳将现场就家庭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话题,与家长、同学分享。
  教育专家刘称莲说,女儿在青春期也收到过男生给她的小纸条或是短信,内容大致都是表示好感。首先,她会将自己上学时收到纸条时的情形和女儿分享,而女儿听了哈哈大笑,直说她老土。
  刘称莲说,女儿会告诉她,他们同学之间也传纸条或者干脆就发短信,男生看上哪个女生,就直接说:我是××,我爱你。女生如果不喜欢那个男生,便会直接说:对不起,我不爱你!“我问,那如果喜欢呢?她说,喜欢就大家常在一起玩玩啊!”
  时代不同了,现如今的孩子把男生女生的交往看得稀松平常,没有神秘的感觉。而父辈那个年代的女生却大多“欲说还羞”,初中时,男生女生都不互相说话,有大胆者谈恋爱也都是秘密进行,含蓄又美好。
  作为家长,应正确看待和处理孩子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家长要明白这是正常的成长阶段,要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导。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在什么阶段,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男孩女孩可以正常交往,但交往的尺度要明确告诉孩子。比如有的父母会告诉女孩,在没有爸爸妈妈允许的情况下,坚决不能在别人家过夜;如果孩子已经恋爱了,更会告诉孩子,到哪一种程度,每一种程度的后果是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并不很清楚事情怎么做,后果会是什么,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
  刘称莲认为,当孩子听到了家长的教导,他的行为到了那种地步的时候,就会想起家长的话,而去思考要不要再进行下去。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多一些关爱,让孩子首先能从家里感受到温暖。平日可以跟他谈谈感情的问题,不要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孩子如果能从家长那里获得理解与支持,也许就会推迟“谈恋爱”的时间,或者就算他在中学就“谈恋爱”,也不会做出过激的事。

  专家简介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研究会父母大讲堂讲师。高考时,她的女儿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所名校录取,最终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刘称莲著有畅销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