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状况不佳,聊城东昌府区各村摸索新点子
任堤口村来了“垃圾摆渡车”
2014年08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道口铺街道办事处任堤口村村民向“垃圾摆渡车”上扔垃圾。本报记者 马云云 摄
     因为管理部门职能不顺、资金瓶颈等原因,聊城市东昌府区部分乡村卫生状况不佳,在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该区满意度在50%以下。近日记者在东昌府区部分乡村走访发现,各镇办已经开始垃圾清理,但各项配套有待尽快跟上。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在道口铺街道东风村,一个曾有两米深的大坑近期被填,成为一片平地。村民李广恒指着村里的一片光头的平地说,原来村里的垃圾都扔到这里,遇上下雨,坑里的垃圾就往上浮。
  不久前,村里对垃圾进行清理,大坑被填起来,村里整洁了,但村民们又发现了个新问题,想倒垃圾不方便了。在填满的大坑旁,有几袋垃圾堆放在草丛里,这是最近村民们扔的。“希望能有个新的地方盛垃圾,有人及时清理。”李广恒说。
  类似的情况在东昌府区多个乡村存在。今年上半年,东昌府区推出了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乡村文明实施方案,计划到2015年上半年,力争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随即,全区各村清理垃圾,上半年就清理50万方。但由于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还没有完全跟上,导致部分乡村的不卫生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根除。
  “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低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东昌府区住建局副局长吴照星说,由于历史原因,管理部门的职能没有理顺,市里相关部门负责城区除小街小巷之外的环卫工作,东昌府区城管办负责城区的小街小巷,而农村地区的环卫工作基本处于空白,所以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需要相当的协调成本。
  为此,东昌府区于今年2月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指挥部,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培国任指挥长。
  “另一个瓶颈是资金”,吴照星说,东昌府区9个镇办、2个工业园区共613个村居,要取得理想效果,全区每年需要5000万元的运行费用。他以沙镇镇、郑家镇、堂邑镇、道口铺街道、闫寺街道等五个镇办涉及的百余个村为例,垃圾桶、垃圾车、保洁员工资、中转站等众多环节的费用就有2400多万元。
  根据计划,东昌府区将原则上在1个镇(街道、工业园区)至少建设一处转运站,在满足垃圾清运要求的前提下,相邻镇可共建共享,产生的垃圾将拉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灵活的方法。任堤口村则想到了启用“摆渡垃圾车”的办法。每隔几天上午,村民李振峰的“摆渡车”会在早晨准时出现在村委会门前,白天他正常外出干活,晚上回来把收集了一天的垃圾拉到3里地之外的中转站。
  李振峰每个月可以得到300元报酬,而如果是专门的保洁人员,“一个月2000块都不一定干”,任堤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彬说,这既让村里的环境好了起来,也节省了开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