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军演的反恐意味要强于抗美
2014年08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刚刚过去的星期五,“和平使命-2014”上合组织联合反恐演习在中国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结束。这次开始于8月24日的联合军演,首次由中方担任总导演,在参演人员和装备数量上,规模堪称历次军演之最。
  此次联合军演,中方出动兵力近5000人,军机50余架,各类装备400余套。俄罗斯出动兵力1000人,14架军机和60辆装甲车。此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也出兵参演。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军演中,中国不仅动用一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对敌实施导弹打击,包括自主研发的专用武装直升机“武直-10”,以及武直-9的改进型武直-19也是首次亮相,其中前者被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誉为“解放军树梢杀手”。同时,中国空军也首次负责协同指挥军演空中实兵行动和实施空域管控。
  在当前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之下,中国此次大规模参演,加之俄罗斯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中俄联合借上合组织平台,与搞亚太再平衡的美国相抗衡的大动作。
  这种判断并非没有道理,美国虽然嘴上喊着欢迎中国崛起,但实际行动中却以“再平衡”战略来遏制中国;与此同时,围绕乌克兰的博弈中,美俄关系实质上已经处在对抗层面。在这种局面下,此次上合组织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必然带有些许“亮剑”的成分。不过,综合而言,抗美只是“附加值”,此次上合军演主打的仍然是反恐。
  其实,反恐也与美国相关,且这种关联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正面而言,无论是在亚太地区反恐,还是在中亚、中东反恐,都符合中美俄等全球各大国的利益,可以说反恐是为数不多的各国利益交汇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成为中美俄等大国间合作的主要方面之一。
  但是,从反面来看,造成全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的一大诱因恰恰是美国。“9·11”之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打了十多年之后,本·拉登虽然被击毙,但“基地”组织并未被消灭。肇始于2011年、获得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导致中东、北非地区新一轮动荡,这一地区也成了恐怖势力生长的温床。如今,在伊拉克、叙利亚攻城略地、被美国认为威胁远超“基地”的“伊斯兰国”就是典型一例。
  恐怖势力坐大并渐趋国际化,殃及的不仅是美国,也包括中俄在内的各个国家。中亚地区作为西连中东、南接阿富汗、东部和北部与中俄接壤的节点地区,反恐形势的好坏关乎上合组织各国的安全稳定。
  俄罗斯南部地区一直深受恐怖势力袭扰之苦,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以“东突”为代表的“三股势力”严重威胁中俄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这一背景下,堪称历届最大规模的“和平使命-2014”反恐演习就显得很及时且十分必要。
  及时在于“伊斯兰国”的现实威胁,不久前该组织就曾宣称要将包括整个中亚,甚至中国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纳入其“版图”。必要则缘于在当前形势下,上合组织作为利益攸关方组织最大规模的反恐演习,足以释放出中俄等国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和力度,发出明确信号震慑恐怖分子,而军演强度的大幅提升以及新式装备的亮相,是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袭击形式演变,以及其当前表现出的“超强战斗力”的针对性之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