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
文化生态保护区首亮相
2014年10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来自威海的锔艺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来自青岛的核雕艺术家莫子创作的核雕人物惟妙惟肖。
     本报10月10日讯(见习记者 唐园园) 10日上午9点,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开幕。10月10日到13日,市民可以到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好好享受一次非遗盛宴,参观全国各地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早晨记者来到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看到大门外竖立了“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位示意图”的展板。市民可以了解到各个展区的大致分布情况。一楼是全国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二楼是山东省各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记者了解到,此届非遗博览会共有参展项目700余项,设置特装展位57个,标准展位335个,参展人员1300余人。本届非博会首次引入“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部参展,部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集体亮相,以特装展位的形式集中宣传当地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个特装展位有50多平米,为免费展位,主要向市民介绍当地文化和民族特色。大理展区的扎染床单展位,来往看客络绎不绝,卖家告诉记者,每样展品自己只带了一样,卖完就没有了。“来这里主要是对非遗的支持,宣传自己的文化,让大家了解我们,卖东西不是主要的。”
  此外,本届非遗博览还设置了国际项目展示区,专门邀请了非洲木雕、蒙古国民间手工艺等国际知名文化项目参展,让市民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国外文化特色。
  此届博览会持续四天,也许有的市民会觉得不过瘾,不过没关系,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号称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其位于槐荫区吴家铺镇,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约28亿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园区景观、大型游乐及园区配套设施等。
  作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文化体验旅游为形式的新型文化产业项目,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预计2015年春节试营业,2015年“五一”正式开园。

 相关链接 
  中国非遗博览会是全国非遗项目集中博览交易的平台,落户山东,两年举办一届。本届非博会吉祥物名为“兔娃”,取材自济南民间传统“兔子王”的形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