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勒克莱齐奥
2014年1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勒克莱齐奥近照(杨云雷 摄)
     本报记者 许亚薇 吉祥
  用勒克莱齐奥老友许钧教授的话说,勒克莱齐奥“很潮,很酷”。16日上午,这位74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席与莫言的对话活动,黑色外套搭配蓝色牛仔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这是勒克莱齐奥与莫言的第二次见面,今年8月中旬他与莫言在西安一起出席活动,莫言全程被四方来访者包围,在当地媒体的报道里,勒克莱齐奥却“很清闲”。显然,这位外国作家的“辨识度”并不高。不过,在中国的文学圈里,勒克莱齐奥已经是一位老熟人了。早在1983年,勒克莱齐奥的《沙漠的女儿》就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第一部被引进中国的作品。2011年,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年后,勒克莱齐奥应邀出席上海书展,据称他一口气签了1200本书。
  轻视批评家
从不出席作品研讨会

  勒克莱齐奥喜欢冒险与旅行,曾在墨西哥、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讲学,这也恰如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介绍他时说的那样:勒克莱齐奥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世界公民,一位心灵的旅行者、精神的游牧人。现在,他每年有三个月出现在南京大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开一门《文学与电影:文学与艺术的互动》课程。许钧教授说,勒克莱齐奥经常光顾南京大学的食堂,爱吃米饭,偶尔也会来一碗面条。在未跟许钧商量的情况下,勒克莱齐奥偷偷买了一辆自行车,让许钧很担心他的安全。“后来这辆自行车被偷了,我也很高兴。”许钧说完,接着又将这句话翻译给勒克莱齐奥,老爷子略显无奈地摊开双手笑了笑。
  勒克莱齐奥去年给学生开的课程是《文学与艺术的多元尝试》,有一位学生的作业让他非常满意。勒克莱齐奥爽快地给他打了100分,许钧认为文科的作业打满分不大合适,便和他商量,勒克莱齐奥坚持己见,并以自己的经历解释: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文科就是得了100分,而我理科的成绩不好,如果没有这100分,就上不了大学。
  对文学批评,勒克莱齐奥也有自己的看法。16日下午,谭好哲教授问勒克莱齐奥,他和法国创作界如何看待理论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勒克莱齐奥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说。在屠格涅夫的这篇小说里,一位作家正在咖啡馆写作,外面突然有两个人打了起来,其中一人岌岌可危,咖啡店伙计要出去帮助弱者。这时,作家说:“不必出去,挨打的那个是批评家。”勒克莱齐奥以此故事表明他对批评的轻视。担当勒克莱齐奥翻译的许钧教授补充解释,勒克莱齐奥从不参加他作品的研讨会,也不会看各种评价他作品的批评文章。“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球有上百篇博士论文是和他的作品有关的,但他从来不看。”许钧说。

哪里是故乡
法语是他唯一的国度

  与批评家划清界限的勒克莱齐奥,一直保持了自己创作的特色,从1963年凭借《诉讼笔录》年少成名起,勒克莱齐奥频有佳作问世。作为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200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勒克莱齐奥,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勒克莱齐奥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
  虽然勒克莱齐奥被认为是法国作家,但他更是一位“世界籍”作家。除了中国,勒克莱齐奥长期居住在非洲,也曾游历世界各地感受风土人情。他经历过墨西哥的政治动荡,也在韩国与大学门口卖烤串的小贩交朋友。他的漂泊似乎在出生时便已注定。他的父亲是英国人,“二战”期间在尼日利亚做医务官,会说英语、法语和当地的克里奥尔语;他的母亲是毛里求斯人。战争拆散了他的家庭,幼年的勒克莱齐奥与母亲和祖父母住在尼斯乡下,一枚从天而降的炸弹成为他日后挥之不去的记忆。
  勒克莱齐奥曾在一次受访时说,独特的身世让他觉得自己有三个“故土”:法国、英国和毛里求斯,但他更愿意将故土作为一个精神概念而非地理概念,“法语可能是我唯一真正的国度。”
  2004年,勒克莱齐奥创作了半自传体小说《非洲人》,在序中,他这样写道:很长时间,我都梦想自己的母亲是个黑人。当父亲到了退休年龄,回到法国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却发现他才是非洲人。对于我来说,这曾经非常难以接受。我必须回过头,重新开始,试图弄明白这一切。为了纪念,我写了这本小书。正是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现在,这份记忆不仅仅是我的记忆,它也是在我出生之前的时光的记忆。
  该书翻译、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在评价《非洲人》这本书时写道,这是一次对过往的回溯,对他来说,非洲既是初尝生之况味的试炼之地,更是兜转徘徊、纠结怅惘的失落之所——在他大多数创作中缺席和沉默的父亲形象,终于在这部回忆录中姗姗登场。
  在2008年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表示不会因为获奖而放弃长期居住非洲的计划,他捍卫非洲文学,曾在一份提倡“全球文学”的宣言上签名。
  勒克莱齐奥简介:
  法国著名文学家,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在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勒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勒克莱齐奥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战争》、《乌拉尼亚》、《看不见的大陆》、《巨人》等。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文化界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他特别推崇老舍先生,曾为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法译本作序,题目是《师者老舍》,并任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名誉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