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法治和政府问责
2014年1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王晓莹 编译
  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历史的终结》,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也由此为人熟知。在这篇论文中,他说:“我们见证的或许不是冷战的终结,也不是战后某个历史阶段的结束,而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西方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政府普遍的最终形式,这就是历史的终结。”这一观点当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大争议。
  1989年距今已有20多年,在这些年里,福山修正过自己的观点,却一直没有摈弃这样的思路。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前两卷中,他写道:“伟大的黑格尔著作翻译家亚历山大·科耶夫认为,当拿破仑在1806年的耶拿会战中大破普鲁士军队,向黑格尔所在的欧洲地区传播自由与平等原则时,历史就已经终结。”他还补充道:“时至今日,我认为仍需重视科耶夫的论断。早在18世纪末,现代政治秩序的三要素——强有力的国家、国家对法治的尊崇及全体公民对政府的问责,就已经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确立起来了。”
  福山认为,尽管这三要素的融合出现在18世纪至19世纪,然而,在欧洲各国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之前,现代政治制度的三要素已经分别在不同的古代文明中演化形成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形成已久,法治在印度、中东和欧洲也已蔚然成风,政府问责则是在英国首度出现。”他这样写道。因此,《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大部分篇章,都在论述国家、法治和政府问责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中独立发展的,这三者最终在英国实现了首次融合。在结束语中,福山提到,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当今的自由民主国家形成了国家权力、法治与公民问责制的相互制衡,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其突出。同时,他也警告说,目前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也是成功的。
  “在书中,福山似乎并不重视天赋人权的重要性,他的历史相对论和‘思想塑造政治秩序’的主张也饱受读者争议。”新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项目策略总监迈克尔·林德在《纽约时报》书评中如此评价这本书。但他仍对此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谨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对人类历史进行概括。尽管有人质疑福山能否取得成功,也有人反对他提出的特定细节和结论,但这反而从侧面证明,福山的大胆无畏与论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野心勃勃、旁征博引、雄辩滔滔,本书无疑是我们时代公共知识领袖的代表性成就之一。”
  确实,继《政治秩序的起源》后,福山于今年9月底出版了此书的续篇——《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在这本书中,他以社会如何发展出强大的、不依赖个人的、负责任的政治制度为核心问题,重新审视法国大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重大事件,也谈到俄罗斯和东欧的转向、中国的振兴和当代美国政治的深层功能障碍。
  《经济学人》在第一时间对该书进行了评价:“这本书有时可能会让人感到沮丧,因为福山总是高估读者的知识面。而且,此书的前两部分关于国家和国外机构的论述太过冗长,而后两部分关于民主和政治衰退的论述则太短。但本书有两大优势,可以弥补福山偶然的失误。”《经济学人》评价说,福山在这本书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智慧。他的一些见解让人忍不住在读书时停下来进行思考;其次,他对美国当前政局表示绝望。他认为,政治制度使美国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但同时也在衰退。“因为权力分立很可能带来僵局,而这个潜在的僵局已经成为了现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