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重回上世纪90年代?
2014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特约编译 时钟 
 译自《经济学人》       

  俄罗斯金融崩溃;油价跌跌不休,美元愈发强势;硅谷出现新的淘金潮,美国经济走向复兴;德国和日本日益疲软;从巴西到印尼等新兴市场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白宫中的那位民主党总统奥巴马深陷困境。这是在预测2015年世界大势,还是在描绘上世纪90年代的景象?
扰乱世界经济的
“老三样”又来了

  曾经扰乱世界经济的三种趋势,如今又在起作用了。
  首先是美国和世界其余地区的增速差距,一个正在加速,一个正在放慢。时任美国副财长萨默斯曾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警告说,当时的世界经济“正在靠一个引擎飞行”。对于2015年,希望是美国为3%,日本和欧元区为1.1%。中国的增速可能降至7%左右。
  美国人可能会像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那样安慰自己:乐观的差距是部分有保障的。工作岗位正以1999年以来的最快速度被创造出来,便宜的汽油激发了消费者的花钱欲望,商业投资也在增加。但并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好消息:一再便宜下来的石油可能会让足够多的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在2015年陷入破产,而强势美元和疲软的海外市场,也会像15年前那样,给出口商造成伤害。
  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第二个令人担忧的相似之处,是发达国家另两大经济体的暗淡前景。当时,德国的增速已跌至1%左右,且还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痼疾,原因一是持续多年的投资不足,二是灾难性的能源政策,三是一个过分执著于财政目标而不去花钱的施罗德在2003年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政府。同时,日本一直都在重复着1997年曾犯过的错误,以致于削弱了他们用提前提高消费税来逃离通缩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三个启示是存在于新兴市场的危险。回想那时,新兴市场的问题在于固定的汇率和高企的外债。如今,债务减少了,汇率是浮动的,大多数政府都构建起了外汇储备。不过,困难的信号仍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出现。在其他一些国家,危险存在于企业部门。巴西的许多公司都身背重债,且以美元计价。预期中的企业违约潮可能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主权债务危机那么严重,但这股违约潮会让投资者绷紧神经并推高美元。
现在政治环境更差,
各国发力空间更小

  2015年很有可能崎岖不平。悲观者将下注于这样一个预期:美元走强,加上欧元区低迷以及新兴市场危机,这三大因素的合力最终将促使美国掉头向下。好在当前的股市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泡沫四溢。全球金融体系已实现了去杠杆化。因而,面对传染,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脆弱不堪。俄罗斯在1998年的违约曾击倒了一家大型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如今这种撞击效应的可能性已经下降了。
  但倘若世界经济真的崩盘,再想恢复稳定就难了。因为当前的决策者几乎没有发力空间。回到1999年,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在5%附近,这就为经济减速时的减息留出了足够空间。如今,所有发达国家的利率都在零附近。
  政治态势也不同,且当前政治环境并不好。上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已享受到了繁荣的成果。从1995年到2000年,扣除通胀因素,美国人的收入中位数增长了7.7%。相比之下,2007年以来,美国人的收入中位数始终没有增长,英国和大多数欧元区国家的收入中位数甚至还在下降。发达国家的选民早已对各自的政府感到不耐烦了,如果这些选民在明年遭到压榨,不满将会变为愤怒。从表面来看,2015年的经济或许同上世纪90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政治环境可能会更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