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来接我,现在换我来看你”
父女一别70年,再见面墓碑对白发
2015年04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0岁的刘修云为父亲烧纸。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本报记者 杜雅楠 发自丹东

  从鱼台县到辽宁丹东宽甸县,1400多公里,80岁的刘修云转了三次车,整整走了两天。
  这是刘修云第一次出远门。儿子马建华说,知道外公刘德宽烈士的墓被找到的那天晚上,老太太一宿都没睡着。
  1945年,刘德宽参军时,刘修云10岁。在她印象里,父亲能写会算,在部队勤勤恳恳。有一年父亲押车从阜阳到衡水,部队到了离家十几里地的地方,很多同村的战士都回来探亲,唯独父亲为了押车不肯离开。
  “爸爸当兵后一次家都没回,”刘修云说,父亲在部队经常写信,“信里提得最多的就是我,让我好好念书,听大人的话。我日日盼着爸爸能回来,爸爸说,等解放了,他就回来,跟我妈、我和妹妹在一块儿,但等到中国解放了,他又来信说,解放了朝鲜就回来,到时候他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天津,把我们娘仨都接过去过好日子。我们一家子就盼啊盼,朝鲜打完了,就是没等到我爸爸……”
  1955年,那一年刘修云20岁。“有一天又有人来送信,我叔叔告诉我,我爸爸死了,那是部队通知家里的信。”刘修云说,自己当时一直哭,但还是和叔叔一起瞒着奶奶、妈妈,而奶奶直到去世都不知道父亲牺牲了。
  2002年,母亲去世了,随后,妹妹也走了。去年中秋节,叔叔离开了人世,刘修云说,如今自己是父亲在这世界上唯一的亲人。
  从鞍山去宽甸的路不好走,大巴车颠簸了近5个小时,才来到这个距离中朝边境不足50公里的满族自治县。
  5日下午2点40分,刘修云终于踏进北山烈士陵园。手里提着鲜花、烧纸,在家人的搀扶下,她一步一步挪上台阶,用满是哭腔的声音念着:“爸爸啊,爸爸啊。”
  第一排右起第3个,刘德宽的名字印在黑色的墓碑上。刘修云再也忍不住,一下扑倒在碑前,嚎啕大哭。
  “爸爸我来了!”“爸爸,我妈妈等了你一辈子!”“爸爸你不是说要接我去天津北京吗?”空荡荡的陵园只剩老人的哭喊。
  烧完了纸,刘修云一边哭一边为父亲仔细地擦拭墓碑。直到下午4点,这场迟到了70年的约会才结束。
  傍晚,刘修云来到鸭绿江的断桥处,看着对岸迟迟不肯离去,那里,就是父亲刘德宽洒下热血的地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