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多活两年,一定会来”
在丹东烈士陵园,老人替夫还愿
2015年04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安英从袁绪义的墓碑附近抓起黄土,想带回济宁。
     文/片 本报记者 王建伟
发自丹东         

  68岁的陈安英与儿子儿媳辗转两千多里,终于来到中朝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找到了丈夫袁绪忠生前一直念叨的二哥的名字,并替丈夫完成了祭扫二哥的遗愿。
  对陈安英来说,袁绪义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虽然从没见过,但丈夫一辈子都在念叨。
  “我丈夫袁绪忠排行老三,七个兄弟姐妹中,二哥袁绪义跟他关系最亲。”陈安英说,1947年,16岁的袁绪义与大哥发生一场矛盾后,瞒着父亲远走他乡。临走前,他把8岁的袁绪忠叫到村边芦苇荡里,“嘱咐他以后不要跟大人顶嘴,要学着照顾家人,然后拿着绪忠给他的一块壮馍就走了。”
  “二哥后来写了封信回家,家里才知道他去参军了。可谁也没想到,他再也没回来。”陈安英说。
  “这么多年,直到去世,绪忠心里一直装着二哥。”陈安英说,为了找二哥,丈夫光东北就去过三四趟,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我印象最深的是,1966年,我和他结婚刚刚18天,他听说二哥在黑龙江佳木斯,就扔下我一个人,自己去了。”
  2013年,袁绪忠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还叮嘱家人一定要找到袁绪义的埋葬地。
  半个月前,小孙女袁凤雪拿着报纸,说上面登着二爷爷的名字,陈安英这才找到了袁绪义的安葬地——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烈士陵园。
  “二哥啊,我替绪忠来看你了!要是他能多活两年,无论如何,他也会过来看你的。”陈安英跪在袁绪义墓前,泪如雨下。她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张袁绪忠的照片,放在袁绪义墓前。“这下你们兄弟俩终于可以见面了,这也是绪忠临终前一直想要达成的心愿。”
  随后,陈安英又拿出随身带的一抔曲阜的黄土,撒在袁绪义的墓碑旁,再从这里挖出一个小土块,准备带回去。
  丹东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宋栋栋介绍,这处陵园建于2000年,安葬有600位抗美援朝烈士。记者现场清点,其中山东籍烈士有64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