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企业家如何教育“富二代”
2015年04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畅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如同中国其他地区工商企业家一样,近代山东工商企业家一般出身贫寒,但含辛茹苦,摸爬滚打,最终得以建立起庞大的企业,积累了丰厚的财产。
  济南工商业翘楚苗氏集团之崛起,苗世厚和苗世远居功至伟。苗世厚幼年即与大哥沿街串巷叫卖面食,手推响车子往来城乡之间卖油,在积攒一定资金之后,终于在桓台索镇开起了油店,从而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苗世远12岁在索镇街头卖面食,15岁赶脚送客,历练与磨难的少年经历既是他步入社会的奠基石,更是其成功的基础。
  东元盛创办人张启垣年少时在手工染坊当工人,因为能干重活,又肯出力,受到染坊掌柜的器重,得以成为东元盛染坊的经理人,为事业奠下第一块基石。丛良弼10岁刚出头,就肩背褡裢,怀揣一吊钱,独自走出丛家村,来到烟台东顺泰(太)当伙计,并发现火柴制造的商机……
  因为创业艰辛,发家不易,而“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又时常被现实验证,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家都十分重视子女教育,望子成才,希望子承父业,将产业发扬光大。
  近代山东企业家对子女的教育范围广泛,值得借鉴之处甚多,下面三点最具价值,也最具代表性。
  首先,勤俭节约。庞大商业帝国掌舵人孟洛川30多岁,夏天仍穿灰布长衫,天津租界洋房家具一切从简,冬季不生暖气,只备火炉取暖。每早冲服几个鸡蛋,常询问侍女鸡蛋价格,如果回说涨价了,就立即减免,其生活之节俭由此可见一斑。丛良弼尽管家财万贯,但从不骄纵儿孙,家中孩子上学,从来不让其口袋里装零花钱,小孩子吃饭,一粒米也不许剩下。
  其次,讲求诚信。或许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企业家都特别教育子女诚信经营,诚信待人。“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致利”既是孟洛川的经营理念,也是其教育子女做事为人之根本。双合盛创办人张廷阁经常教育子女,只有诚信待人,别人才能诚心对己,诚信是家庭和事业的根基,否则将一事无成。
  最后,重视教育。虽然近代山东企业家大多没有读过书,或者只念过一年半载的私塾,但在经营过程中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尽管孟洛川反对新式学堂教育,但还是办了私塾让子侄读四书五经,并于1924年之后最终接受了新式教育。丛良弼不仅将儿子送入大学读书,还十分热心桑梓教育。东亚公司创办人宋棐卿更是强调“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超过外国人,才能达到富国兴邦的目的。而要创新,就必须通过教育实现,所以他不仅重视子女教育,而且还特别重视提高职工文化水平。
  当然,近代山东工商企业家对“富二代”的教育也存在不足之处。举其要者,如下两点为最:过于强调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开拓精神不足,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薄弱;过于关注企业和家族本身,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关注不够,社会责任感尚嫌淡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