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愈:书《论语》以修身
2015年06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孝经》第十八章
▲王维诗
▲孟浩然诗
▲《心经》
▲《论语》第一章
袁宗愈,又名袁宗玉,现为北京城市学院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0年生于山东平邑;199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2009年从事教育工作;2009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书法研究生,师从王元军教授;2012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发表《米芾书法收藏的品味》《书风演变与时代兴衰》《书法的艺术身份》《兰亭论辩的再思考》等十几篇论文。
□袁宗愈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距离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文涉及更是十分广泛,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奉行。书中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至今仍然适用,可以说,《论语》的智慧不仅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
不少书家以写《论语》,作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青年书法家袁宗愈近期用行书抄写《论语》,在书写过程中不断体悟古人智慧、加深道德滋养,感受颇多。他认为,“在抄写《论语》过程之前,就应读其文、谙其义,对于每一句先哲词句,都应斟酌考究,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解。书者应以虔诚之心,用敬仰之心去阅读、抄写《论语》,呼吸圣哲智慧芬芳,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孔夫子的人格力量。例如,‘逝者如斯夫’、‘苛政猛于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是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此外,‘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他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其他美德也都围绕这一思想进行展开;‘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要求人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则为我们展示了为学与为人的最高境界。在物质文明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在心灵上缺乏给养,渴望人性的回归和精神的慰藉,重读《论语》中的精华,则可以安抚浮躁,教诲我们如何以仁待人、泰然处世、完善自我,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具有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青年书法家袁宗愈常抄写佛教、古人经典著作研修书法,以接古人之气。在他的《心经》作品中,工整的楷书凸显了《心经》的严肃和崇高,字字相扣,笔笔呼应,在前不久举办的《心经》书法展中广获好评;而他所书写的《论语》行书飘逸而不飘浮,潇洒中寓沉稳,更是展示出书者本人严谨的态度与贯通的气韵,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书画家的精湛技艺,还有其对先人智慧的恭谨与领悟。据袁宗愈自己介绍,他在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之后,从王羲之入手初习行书。他的行书学习宋代书法家米芾,并受到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魏启后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到颜真卿、邓石如、林散之等人的行草书,从中汲取有益成分,为己所用。为了丰富笔法,袁宗愈也在篆隶书上下了很大功夫,这都为他开阔眼界、丰富笔法、全面提高书法的表现力提供了便利之处,因此他的行书作品能够金石气十足、笔意洒脱、姿态飞动,通篇气势磅礴、厚重大气。
为求书法作品的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袁宗愈在书法创作上更是勤勉执着,不论平时多忙,他都笔耕不辍,从不断感悟揣摩各名家碑帖中得到技法与心法的提升,形成了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的气势,狭窄处留有余地,空旷处布局严谨,精妙而紧凑,隽美而清秀,不论远观近取,都能从中品读出为人谦虚本分、学养宽博的特质,也能读出其长年累月的刻苦努力。 (东野升珍)
▲王维诗
▲孟浩然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