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孙立照:
不做梦想家,只做追梦者
2015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南山院士给孙立照(左一)的栏目题字。
     作为新闻的“搬运工”,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现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战场”。他们工作在新闻幕后,撰稿、改稿、审稿、制作专题,他们总爱宅在机房为制作优秀的电视节目而奋斗。孙立照,资深媒体人,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电视新闻行业,一干就是16个年头。从一名卫生口跑口记者,一路成为《养生》栏目制片人,毫无疑问,他的职场奋斗史是成功的。但他似乎又不甘于只做“新闻搬运工”,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他不仅考取了连专业医师都羡慕的高级中医药养生师资格证,还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养生自律组织——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
  本报记者 赵清华

目睹病人疾苦
顿生职业使命感

  “在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我就经常往医院里跑,那时我发现竟然有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怎么看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死亡。每当看到那些哭得撕心裂肺的病人家属,我就特别心疼,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帮他们……”回忆起十多年前的情景,孙立照仍然很动情,他扶了扶眼镜架,抬起头继续向记者讲述自己入行16年来与电视新闻的故事。
  2000年5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孙立照来到山东卫视“健康”栏目实习,那时该栏目刚成立两个月。作为一个新闻人,四处寻找新闻素材成为他每天的工作任务,为此,他几乎每天都会“泡”在济南的各大中小医院。蹲点等突发新闻、跟病人家属聊天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与医生专家交谈关注各个阶段流行病的最新动态……匆忙、辛苦的日子让他感觉很充实。
  2001年10月,栏目组指定孙立照主要负责“远离艾滋病”的专题策划。为了解艾滋病的最新态势,他专程来到收治艾滋病的专业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地考察。在那个“艾滋病还是个谜”的时代,人们对它还相当恐惧。虽然,孙立照打心底里有些害怕,但为了一探究竟,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消毒后,孙立照跟随传染科主任走进了通往隔离区的走廊,因为在两栋楼之间,走廊的光线很差,“在走廊这头就能看到对面窗子里被隔离的艾滋病患者,他们趴在窗子前面朝我这看,当时自己就吓得不敢往前走一步了,太恐怖了。”他笑着说,从隔离区回去之后,他将双手反反复复洗了好几遍,生怕自己感染上病毒。“当然,在专家告诉我艾滋病的传播渠道后,心里的恐惧就消失了。这也正是医学普及的重要性。”
  除了做艾滋病专题策划报道外,他深入一线采访,还承担过结核病、非典、乙肝等其他的传染病宣传报道任务。

坚守职业底线
让观众看得踏实

  2008年,孙立照所在的健康栏目改版成养生节目。从那时起,他就在台里和栏目组领导的带领下,伴随着栏目一起成长,自己也从跑口记者、栏目执行制片人一步步走到了栏目主编、制片人的位置。在很多人看来,这得益于他精益求精的性格,恰好契合了视节目质量为生命的栏目宗旨,“我们一般审片极少有不经任何修改就通过的,许多片子都是经过一而再地修改才能过关。因此碰到不提任何意见就一把通过的片子,连编导自己都不敢相信。”
  “刘太医”、“张悟本”等都曾是民间红极一时的“养生名人”。他们凭借自己出书以及在电视或公开场所举办讲座等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一时间其观点倍受老百姓的追捧。当时情况下,如能将他们请到自己的《养生》栏目上讲一堂定会增粉不少。但是,孙立照并没有这样做。
  “电视栏目的收视率、广告收入固然重要,但我们栏目组绝不会贪图一时的高收视率而抛弃职业操守,糊弄老百姓,所以,在他们出事之前,我们早就料到他们的危险性了。”孙立照解释说,之所以当时没有邀请刘太医、张悟本等“红人”做节目主要因为这些“江湖人士”没有达标的医学资质。原来,十几年来山东卫视做养生节目从未出现过事故,就是依赖于其严格的选人制度。每期节目中,栏目邀请的专家都是在权威医疗单位里就职、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中青年力量为主的医生。另外,每一期节目,面对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栏目组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养生栏目是实实在在做给老百姓看的,做得都是良心活。”这是孙立照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经常看他节目的观众从电视上很容易找到他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他打电话求助,比如找医院、找专家,甚至挂号等。孙立照的手机从来都是全天24小时开机,为的就是确保观众能联系到自己。“其实,每晚听电话响,我心里也一阵紧张。”孙立照解释说,在深夜里接到来自观众的电话,定是危险紧急的情况,“不然他们也不会找我。”所以,接到电话后的孙立照总会想方设法帮他们渡过难关。
做长久的节目
让中国人多活十年

  虽然是记者出身,但16年来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医学的见闻已超过某些专职的医务人员。为了将栏目做得无可挑剔,孙立照在将每期节目交由相关专家把关的同时,自己也在“偷偷”用力,一有空就坐下来研究医书,“也没什么特殊爱好,因为工作,也是因为兴趣就研究中医养生了。”就这样,他最终获得了高级中医药养生师资格证。“这个资格证书含金量很高,能拿到这个资格对很多专业医师来说也实属不易。”
  谈到个人经历时,孙立照总会轻描淡写地提上一两句,并表示对一些具体事情早已忘记。而说到栏目时,他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养生》栏目在山东电视台相关领导和同事的合力经营下,已经由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青年人。”他介绍说,是他们开创了国内大型养生讲坛电视专栏的先河,是观众朋友们公认的集权威性、精制作、服务公众的大型保健养生类栏目,自开办以来,赢得了无数观众朋友的密切关注,很多人将《养生》视为生活中的朋友……
  电视栏目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孙立照主持的这个栏目就目前已经有8年之久了,现在市场反响依然很好,未来的路应该会更长。“当时创办栏目的初衷是:‘让中国人多活十年,让每一个人成为养生知识的传播者和受益者’,所以,在最难熬的时候,我们也始终坚信这样一个栏目是有受众需求的,实践也证明,只要节目质量对得起观众,观众就会买我们的帐。”
  如果说做好栏目需要有养分的科学知识,那么做好公益活动策划,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养分的科学知识,还需要足够的耐性和资金。在制作常规节目之余,自2002年开始,孙立照先后策划了艾滋病大型现场直播,爱耳日、精神卫生日大型义诊及医患联谊等活动,艾滋病、结核病、非典等防治专题活动,以及深入基层的健康齐鲁行等活动。“因为栏目都是在工作日播放,所以我们做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周末,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的团队都很有干劲,毫无怨言,让我很感动。”
  他认为,引导群众正确的养生,从大的方面讲,需要整个养生行业的自律,包括养生专家的自律、媒体宣传者的自律、养生相关企业的自律等。2011年初,由孙立照发起的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科学养生组织。“有了这个平台,便能进一步加强整个养生行业的自律性,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让更多人懂得学习使用正确的养生方式。”

 链接 
  善做圈内“织网”人
  “我们媒体工作者都是为别人做嫁衣,从没想过宣传个人。”记者采访之初,身着白衬衣、带着金框眼镜的孙立照对记者说道。
  其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一直在扮演媒介的角色。在好友圈备受欢迎的他,总是找机会就把各个圈的朋友聚在一起拉拉呱。有位好友曾评价他像是朋友圈里的织网人,“立照总会热情地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大家,这让我们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大,大家都很受益。”
  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系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也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很轻松。因为曾在医院呆了很长时间,见惯了生离死别。在孙立照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比名利更重要。在周围很多朋友看来,孙立照还是山东青联朋友圈里的热心肠,“他总是那个付出多一些的人。”
  去年普法日当天,孙立照的一个律师朋友在济南市泉城广场举办了一个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因为正巧赶上节假日,活动组织者找歌手、舞者都比较困难。孙立照得知后,第一时间致电几个从事音乐工作的圈内人士帮忙,使得最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当时,我把这个活动的目的和影响说明之后,他们一呼百应,倾力相助,当然有几个更是放弃了商演的机会,朋友们真的很给力。”
家有贤妻善解人意
  “我爱人每天6点多起床,开始做3种早餐,儿子的牛排,我的油饼,她和爸妈的炝锅面。”孙立照说,妻子更像家里的顶梁柱。祖孙三代一起生活了八年,妻子从没和老人们红一次脸,他笑着说,“有爱人在家操持,我在外面闯事业才无忧无虑。”
  孙立照说他的人格宣言就是:感恩、感怀。当记者问到他参与公益的动力是什么时,他说,“这应当归功于我的爱人,她是首批最美济南人,与她比起来,我做得还不够,可以说,在做公益这条路上,她是我的导师。”原来,他的妻子王克可是济南市育贤小学的一名教师,不仅工作优秀,而且还发起组建了民间草根组织来救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每逢节假日她总会去一些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并积极协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正是由于多年来深受妻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身为丈夫的孙立照也不甘落后,自觉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不管孙立照多晚回家,妻子总会在客厅为他留一盏灯。“每次看到亮着的灯,我的心里就暖暖的,就是这盏灯让我无论加班到几点,在外多辛苦都要回家。”孙立照说,有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妻子在背后支持自己,他感觉很幸运、很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