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耕耘十二年,成就百万人就业
2015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3年,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企业到清华大学招聘人才。(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供图)
     6月份正是大学毕业季。对于所有大学毕业生来说,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应该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据教育部的数据,2015年大学毕业生将达749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为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为莘莘学子搭建就业创业舞台,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自2003年至今,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一直坚持“解读就业政策,搭建就业平台,倾听就业心声,规划美好未来”的宗旨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构造服务就业的纽带和平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年坚持举办50场招聘会、组织企业赴高校引进人才、组织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吸引高端人才,搭建聊城就业创业大舞台,成为全市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本报记者 杨淑君 通讯员 李本萍 荣宁        
■ 每年50余场招聘会,搭起求职就业权威便捷平台
  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市场主任耿爱国介绍,针对初、中级人才、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及企业转岗等求职人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周末举办公益性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求职信息登记发布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展位,长期免费为企业推荐所需人才。二楼专门设置了简历箱接受求职者投送,工作人员每天开箱,将求职者信息分类入档,大大提高了企业人才招聘的效率。
  另一个平台是聊城人才网。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平台以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聊城市人才市场为背景,以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支撑,面向社会提供网络招聘、网上求职、人事人才政策等公共信息服务。
  据介绍,自2003年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大楼投用至今,每年举办50场左右的招聘会,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开始,举办大型招聘周,连年举办“春风送岗”等大型招聘活动,已坚持了十余年,每周提供50个展位,已为企业提供三万余展位次,帮助千千万万个求职者成功就业。仅2014年,全年举办公益招聘会49场,累计1900家企业参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150余个,参会人员32600余人,其中大型招聘会7场,共计356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6400余个,与此同时,不断拓宽人才网站服务范围,完善功能,全年共发布招聘岗位6000余个,登记人才1.3万余人。
  带领企业走出去,组织重点企业参加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推介招聘会及山东理工大学聊城专场招聘会,每年签订数百意向书。该中心还提供免费培训服务,提升求职者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 人才定向培养、扶持引进,助力企业走向成长快车道
  耿爱国说,现在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求职,可十年前,聊城每年不超过两千名高校毕业生大都流向大中及沿海城市,聊城的企业很难招到人。
  “当时,聊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招不到人,我们就组织人去哈工大学习,回来后到这个企业工作。”耿爱国说,通过学习,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并取得了企业认可的学历,如今这家大型企业99%的中层都是这批人。
  耿爱国说,聊城还有一家大型房产企业,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00万元,企业急需人才。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帮他们引进,带领企业老板出外考察,当年,帮助他们引进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还带领企业老板去西安,跑了17所大学,招到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得益于此,这家企业发展迅速,年销售额就达到几个、甚至几十个亿。
  深入服务十余年,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志诚服务帮助企业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年一家大型知名企业进驻聊城,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才,仅工人就需要几千人,初来乍到,不了解聊城的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积极为这家企业出谋划策,短短几天内,求职者踏破企业门槛,求职信息如雪片般飞向这家企业。“现在来我们这里求职的人排起长队,真是太感谢人才交流中心了。”这说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除了针对企业,自2010年起,聊城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在全市实施了“农村优秀中青年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利用5年时间,通过与聊城高级财经学校联合办班形式,为全市134个乡镇5748个行政村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后备干部、各类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农民身份的科技特派员。“这些人全部都享受免费学习”,耿爱国介绍,培训班按照农闲培训、农忙实习的灵活形式安排学习,学制三年,学员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和聊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颁发的“乡村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人选”证书。对毕业取得“两证”人员,各种相关评选给予优先考虑,对其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的,还会给与重点支持和扶持,取得良好的效果。
■ 遴选支持、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根据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及相关的会议精神,聊城连年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按照中央关于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和山东省“万人计划”,制定实施的聊城市“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简称“533计划”),用5—10年时间,引进50名左右海内外高端人才,300名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选,3000名左右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各类人才。对于引进的人才,市财政给予10至3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和生活补贴,对于海外人才办理相关许可证件,引进人才及家属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仅2013年聊城就出台多项重点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关于在招商引资中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提出,引进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产生“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衍生效应,重点引进企事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高端人才以及“高校名所”在聊设立分支机构、共建公共技术平台。对于引进的创新、创业类人才授予相关称号,并连续三年给予津贴补助和资金支持以及其他扶持政策。
  为加快提升聊城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实力,聊城出台《关于加快引进高校名所分支机构暨推进科研平台载体建设的意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名所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建立高端研发机构步伐,加大现有各类平台载体培养支持力度,力争2年内,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各自引进1家高校名所分支机构,全市引进高校名所分支机构数量达到10家左右;到“十二五”末,高校名所分支机构数量要达到20家,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能代表全市产业特色的高端研发机构,为聊城经济转型、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3年,《关于实施水城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计划的意见》实施,以实施“百人计划”为总抓手,通过评选表彰、重点培养、大力扶持等措施,利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与“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相互衔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