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脉》讲述农民最真实的中国梦
滨州籍作家李冉携新作命运三部曲《命脉》回家乡办报告会
2015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冉为读者签名售书。
     在滨州各新华书店新书推荐专柜上,一本名为《命脉》的书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该书用农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憨厚朴实的话语来诉说“咱老百姓身边的中国梦”。令滨州人感到骄傲的是,该书的作者就是来自沾化区李果村的农民作家——李冉,《命脉》是他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命运三部曲《命根》《命脉》《命运》的第二部倾力之作。
  7日,李冉作品创作报告会暨读者见面会全国巡回书展——滨州站在滨州新华书店学术报告厅举行。吸引了众多的书迷到场,李冉现场讲述自己从渤海之滨到青藏高原,走进百姓生活续写百姓梦想,寻找老百姓身边最真实的中国梦。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茜茜 郗运红
  横跨12省市
记叙农民中国梦

  一手提笔,一手拿相机,从渤海之滨到青藏高原,横跨中国北部,走访12个省市,在辗转奔波的路途中、在鸡鸣狗吠的村巷里、在地沟油小作坊内、在青藏高原的蔚蓝天下,李冉切身感受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咱老百姓的中国梦”。
  “你为什么要以老百姓身边的中国梦为主题写《命脉》呢?”
  “2008年,《命根》完成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命脉》选择什么样的主题,直到2012年,习总提出了中国梦,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学创作热潮,然而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写老百姓的中国梦。我生活在农村的,是最真实的、最接地气的老百姓中的一员,我对生活、对国家也有感悟和梦想,所以我就想何不写一下‘咱老百姓身边的中国梦’?”自2008年起,李冉用5年时间潜心创作,走遍半个中国实地拍摄,把镜头对准普通民众,把文字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从延安到齐鲁大地再回到延安、西藏,他一路寻找农民的梦,一路记叙农民的梦。
  当走在寻根问祖的路上,当看到布达拉宫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当工厂建起无数农民成为工人,当暗访拍摄地沟油小作坊时,李冉告诉自己,“祖国统一、蓝天白云、土地、食品安全,这就是中国梦,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咱老百姓身边的中国梦!”
《命脉》是《命根》的延续
  早在2008年,李冉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命根》就已经出版发行,并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命根》还参评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看着农村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我是个农民就应该为咱们农民写本书。”李冉说,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普通农民家庭的李冉,小时候印象中农村生活物质的匮乏。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乡亲生活带来的变化,90年代毕业遭遇的教育体制改革等现象给李冉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2005年,李冉根据自己农村生活经历和亲身感受,以农民原生态的视角创作长篇散文杂文《命根》,直到2008年初稿完成了。但当他把自己创作三年的初稿交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时,他的《命根》被列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书重点公费出版计划。在出版社的帮助下,李冉进行了二次创作,走出滨州,到中国各地的农村山庄实地采访考察。最终,2008年11月《命根》出版发行了。
  《命根》是实实在在描写了农村、农民的生活及现状,表达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农民心声,反映农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李冉说:“而《命脉》是《命根》的进一步升华,把农民关心的事上升到社会、国家层面的思考与分析,是寻找咱们老百姓最真实的中国梦。”
“庶民的思考”进微言
  “命”是谁的“命”?农民的“命”、工人的“命”、学生的“命”等社会大众的“命”,李冉告诉记者,“我的‘命’系列三部曲《命根》、《命脉》、《命运》就是以‘三农’为切入点整体反映‘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脉’、‘运’,聚焦农民问题,倾听农民呼声,关注农民生活,通过了解农村环境卫生、农用耕地、教育、村政、基层村干部素质、思想建设等方面。让广大农民以自己的朴素话语反映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这三部曲主要是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为基层的农民、工人、学生等提供一个阅读的图文平台,提供一些真实的社会基层的景象,从文学艺术角度为社会建设进一点微言。”
  李冉说,在创作的《命根》《命脉》两部作品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走进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南方和农业生产的大基地——东北,让作品缺少了质感,他以后将把那些缺憾补上,用“庶民的思考”去感受。
  “那第三部作品《命运》何时面世呢?”
  “我需要暂时调整一下,因为第二部作品刚刚结束,先要静下心来倾听一下读者的反馈 ,同时还要再次回访我创作中曾经走过的地方,看望那些村民和老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