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伉俪轮椅上做公益
瘫痪伴侣侯月利、卜书瑞把稿费换成书,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他们是合力为孩子们写课本剧和儿童诗歌的老顽童,他们也是远隔千里好不容易才凑在一起的恋人,这之外他们更是苦战病魔,在轮椅上写书的生活强者。
  先后在国内近百家报纸、杂志发表过文章,当作品被集结出版时,瘫痪伴侣侯月利、卜书瑞选择将稿费换成书捐给西部,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总是默默关注身边的贫困者。和很多在困境中绝望的人不同,年迈的他们选择了用乐观面对困境,用温暖改变悲苦。
因病结缘>> 鸿雁传书21年 最后走在一起
  一个在烟台,一个在河北,鸿雁传书21年,2006年两人才鼓足勇气走到一起,卜书瑞来到烟台与侯月利一起生活。近10年的陪伴中,侯月利和卜书瑞从没红过脸。身体状况还不错时,两人争着做饭、做家务。这两年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两人则每天互相鼓劲,彼此支撑着走过艰难的日子。
  “一二三,加油。”中午吃完饭,在自制的代步车上眯了一会,卜书瑞想到床上躺一会儿,用手将毫无知觉的双腿挪动到床边后,在他人的帮助下,他单手支撑着,勉强挪到床沿上,然后一点点蹭到床中间。
  20岁时,患上结核性脑膜炎后出现行走障碍,老家河北石家庄的卜书瑞一直坚持在三尺讲台上。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讲台上,年轻的侯月利也忙着送走一批批学生,直到26岁那年出了意外事故造成下肢截瘫,她再也无法和心爱的孩子们在一起了。
  1985年,受褥疮折磨久了,侯月利试着写了一篇《海水盐水治褥疮》,投到杂志社后发表了。同为疾病困扰,远隔千里的卜书瑞很快通过杂志上的地址找到了侯月利,两人成了笔友。
  书信来往10年,侯月利终于说服家人,辗转2天,坐汽车赶到石家庄看望卜书瑞。相同的遭遇让两人一见如故,情定,却未敢在一起。此后,侯月利曾断断续续到石家庄小住。直到2005年,卜书瑞查出肾病综合征后,感觉时日不多,两人终于决定共同生活。
笔耕不辍>> 合力写书,又捐书助人
  小点点“走街串巷”带孩子认识偏旁,“裁”和“栽”一对小姐妹结伴出游来到汉字王国……很少有人会想到报纸和杂志上写给孩子们的一幕幕温暖的课本剧和辨字诗歌,出自两位瘫痪在床的古稀老人之手。
  一个简易车库,不到20平米的空间内,两张单人床、一台电视、冰箱和空调。一个细声慢读,一个艰难地在电脑键盘上敲字,气氛温馨……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近10年。
  侯月利将一个个小故事手写在本子上,轻声读给老伴听,卜书瑞边揣摩边修改,在电脑键盘上敲出来,再投给杂志社或报社,剩下的就只有等待。
  “他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秘书,我们合力才能写出这么多文章。”瞥了一眼坐在代步车上的老伴,侯月利说这些年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发表时间、作品题目和期刊名称,仅这些就记了满满3个本子。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两人先后在国内近百家报纸和杂志发表过文章,每年报刊约稿不断。去年,北京一家杂志社将两位老人的文章结集出版,老两口毅然将2万元稿费换成书籍,直接捐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
爱心接力>> 义工登门 帮解决生活不便
  车库里的奋笔疾书,轮椅上的如痴相守,多年来侯月利和卜书瑞相濡以沫的爱情打动了很多人。为了照料老两口的生活,也给老两口带去更多关爱,开发区慈善义工队总会定期上门服务。感受到来自义工的温暖,侯月利和老伴也会定期捐款。
  “我们的生活能够保证,留着钱不如帮助别人。”侯月利说,俩人用退休工资和补贴维持基本的生活并不成问题,只是因为健康状况,生活常有不便。
  临近重阳节,开发区慈善义工已经多次联系看望老人,帮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而在平时,也不断有义工上门帮忙。“感觉有事能找到人帮忙,心里踏实了。”侯月利说。
  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侯月利和卜书瑞也从课本剧和辨字诗歌中走出,更多地关心周围人。
  开发区慈善义工群内,卜书瑞经常询问贫困家庭的情况,尽自己所能帮忙。得知严重烧伤的于广芝母子为中秋节所愁,侯月利老两口也会悄悄捐款帮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