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头颅,亦真亦幻结局难料
去世女作家冰冻头颅期待未来“重生”引发猜想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科幻故事中的人体冷冻场景。
   本报记者 刘腾腾
  伴随着家人的期盼,患胰腺癌病亡的重庆女作家杜虹的遗体被冷冻,她和她的家人期待将来在科学发展到某一阶段时,被冰冻的头颅能够通过解冻、移植等步骤“死而复生”,消息一出,引起舆论的热议,这项技术未来真的能实现吗?冰冻头颅究竟是一场科幻假想还是一项科学实验?在专家看来,这项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技术,但要想实现还要突破重重的技术难关,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仍然十分遥远。
去世女作家冰冻头颅期待“重生”
  今年5月30日,重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杜虹因胰腺癌去世,她死后并未像其他人一样将遗体火化,而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将头颅与身体分离,花费75万元人民币将头颅在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能基金会低温保存起来,等待多年后人类医学技术进步后重新“复活”。消息一出,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将一个人的头颅冰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保存其活性,待到技术成熟再移植到另一人的躯体上,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项技术难以想象和接受。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饶伟介绍,冰冻头颅的原理,是利用超低温技术将人的头颅冰冻保存在特殊的介质中,让细胞的代谢速度降到最低,这样,处于体外无氧状态的细胞或器官,基本不需要能量,只保存其基本的活性即可,当数十年或数百年后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就可以对头颅解冻复温进行移植。到那时,今天保存的头颅就可以被科学家植入某个普通捐赠人体的身上,新的人体将继承冰冻头颅内的所有知识、记忆和习性,从而使死者通过冰冻头颅的方法达到“重生”的目的。
重重技术难关待突破
  “这些技术虽然目前来看十分遥远,但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为大脑是人类最重要最核心的器官,它不像心脏,心脏只是人体的一个动力泵,而大脑则通过神经中枢支配人一切的生命活动,包括语言、运动、听觉等等,还是人类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神经移植、思维再造等技术要求能达到的话,重建生命也并非没有可能。”
  然而,从目前来看,实现这项技术,要突破重重难关。饶伟介绍,首先,如何避免保存过程中对细胞等造成损伤,这是第一项要突破的难题,在冰冻过程中,极易会对细胞和组织产生伤害,而中枢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则无法再造。据了解,在目前的器官移植领域,肾脏、肝脏等器官在体外的保存时间都在一天左右,而保存头颅的介质要想能使得头颅保存数十年或者近百年的活性,对目前的技术来说难以想象。
  由于人类识对大脑的奥秘仍然知之甚少,对于人脑如何存储记忆信息,以及如何反映出特异性的人格倾向性近乎无知。甚至,人类没有任何一次将冰冻后的大脑复活的先例,更别说还要移植到新的躯体上。但现在已经知道的是,哪怕是微小的大脑损害或创伤性事件的影响,都足以破坏一个人的记忆和人格。更别说断头、冷冻、长期保存、复活唤醒、移植这一系列操作,任一环节对个体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创伤性事件。
医学实验还是假想科幻?
  即使被冰冻的头颅真的能在若干年后恢复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并产生新的生命,还要跨过脊髓连接、中枢神经再生等多重艰巨的挑战。“包括两个人颈部的血管、气管、食管和脊椎以及骨头该如何吻合,以及神经该如何移植,目前来看,神经的移植还在试验阶段,何时能成功还是未知数,因此将冰冻头颅复活并将其移植到新的躯体,要取得成功的机会十分渺茫。”而目前世界上可以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能提供的只有冷冻和保管步骤,解冻和复活尚未被提上议程,各个机构也没有对未来的复活做出任何承诺。
  到底冰冻头颅是一项以科学为基础的努力尝试,还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科幻假想,人类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来对抗死亡,我们只能静待时间来揭晓答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