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最高寿老人系沾化区下洼镇齐家村112岁王风兰
从不熬夜一日三餐不离醋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风兰老人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是3年前拍摄的,那时候她还能帮忙分拣冬枣。
  112岁的王风兰老人牙齿全部掉光,她只能吃蒸熟的冬枣。
     王风兰,1903年5月出生,现年112岁,是目前滨州市年龄最大的老人。王风兰一生育有十多个孩子却只存活了四个女儿,而现在他们已是50余口人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近几年王风兰倒像是返老还童一样,除了耳朵听不清之外,眼睛不花了,穿针引线样样行,白发也开始长黑头发,说起以前的事情来还记得清清楚楚的。王风兰最小的女儿齐振俊说,老人吃饭从来不挑食,一日三餐顿顿不落,就是必须得有醋。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郗运红 本报通讯员 赵军
一日三餐不离醋,30多年不感冒
  “哎呀,外面冷不冷啊!”记者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商业街王风兰女儿齐振俊的冬枣店里见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时,说着话就从炕上起身下床迎我们。这位现年112岁的老人面色红润、满头白发,还裹着“三寸金莲”的小脚,笑盈盈地拄着拐杖向我们走来。为了让老人住得暖和,女儿齐振俊和女婿于洪凤还特地在家修筑了炕。
  “现在我就是个木头人,耳朵不好使了,光知道吃了。难不成是为了吃好吃的才活这么久吗?”王风兰开玩笑地说。王风兰耳朵聋得厉害,说话却很清晰。老人虽然满口没有一颗牙,但吃东西从来都不忌口、不挑食,家里人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什么。
  “我妈吃饭有时候比我吃的都多,一天三顿饭顿顿不落,一块馒头、半碗菜、有时还能喝上两碗汤,饭量一点也不小。”齐振俊说。家里有什么老人就吃什么,给老人的饭菜跟家里人都一样,唯一例外的就是老人的饭菜要软乎些,再就是必须要放醋。“不管吃啥都得放醋,吃菜喝汤都得放,有时候喝粥都要放醋。”齐振俊说,老人吃完饭一会就得睡觉,她都是早睡早起,早上天亮就起床,从不熬夜。
  “我妈身体一直很好,医院去年来查体,检查结果和心电图显示,老人的心脏居然比一些年轻人还好。”王风兰吃饭不挑食,觉也睡得香,自然身体就很好,自从搬到小女儿家30年来基本没有感冒过,身体“火力”也很旺。“尤其是冬天不怕冷,冬天三九天的时候,她还瞒着我偷偷地喝凉水呢。夏天跟着重重孙子吃雪糕,家里冰箱的雪糕一箱子也就吃两天。”齐振俊说。
  不一会儿齐振俊端上了一盘蒸熟的冬枣,因为王风兰的牙口不好就蒸熟了吃软乎的。齐振俊说,家里的冬枣一直不断,从有枣子开始就每天蒸一碗给王风兰吃,这也是王风兰最喜欢的零食了。“这个皮吃不了,剥下来就行了,你们也快吃啊。”正说着王风兰就自己抓起枣子剥皮,还不停劝记者吃,把枣子吃在嘴里,王风兰也笑得合不拢嘴。
脾气好眼不花,还长出了黑头发
  在王风兰的炕上,床单、被褥和床头的摆件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齐振俊说,这都是她自己收拾的,平常在家她就是闲不住,爱做活。在家帮着挑枣子,帮年轻人上梭子,从年轻时就一直爱劳动,爱帮人。“我妈脾气好,很少生气,还闲不下来,以前经常帮人做活,邻里间都说好。”
  王风兰平日里自己也经常去溜达,一会儿到这家玩,一会又跑到那家玩。在邻居的眼中王风兰是一个热心肠,从来不跟人红脸、吵嘴,她眼中都是活。王风兰年轻时爱干活,谁家有活她都赶紧帮,织布、剥棒子、打高粱,她的勤快也是村里闻名的。
  齐振俊说,有一年刚收了玉米晒玉米,人们都在地里干活,突然就下起了雨。邻居王二婶慌了,家里晒着的粮食咋办,但当她赶回来的时候,粮食已经堆了起来,还盖上了塑料布。“二婶子一看就知道一定是我妈给堆好的,赶紧来道谢。为了帮王二婶堆好粮食,她自己也在路上摔了好几个跟头。”齐振俊说 。
  看到记者写字,王风兰有些遗憾地说:“会写字真好,我们那时候就没有那么好了,闺女都不让上学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啊。”她17岁出嫁,年轻时在婆家受了穷,30多岁时牙齿就开始掉了。“现在家里都把媳妇当闺女待,我们那时候婆婆待媳妇很严格,媳妇在家里没地位,婆家又穷,吃饭不见一粒米,光吃些硬硬的糠子饼。孩子刚满月,被打发回娘家,天冷风又大,闺女就没了,我身子也垮了,牙齿也慢慢掉光。”王风兰说。说起以前的事情王风兰还记得清清楚楚。
  在客厅里有一张几年前的照片,是以前侄孙女来看望时拍的。“那个白头发的就是我,他们都给我拿枣呢。我这个孩子这几年一直在外地,我还挺想她的呢。”王风兰说。
  “她现在记事情记得可清楚了,就耳朵不好使了,眼一点也不花。我的眼睛已经花了,都穿不上针线了,我妈还能穿上针线。”齐振俊说,以前王风兰的眼睛花得厉害,但近几年她就像返老还童一样,眼睛也不花了,头发也开始长黑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