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商人重义德   成功立业有奇闻』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今的中华水上古城,光岳楼周围的四条大街,老字号、非遗店铺林立。本报记者 李军 摄
  古城内做生意的雕塑。
  聊城工商业的先驱者商宗辂先生肖像。
   文/片 本报记者 杨淑君
  历史上,古城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四条大街上遍布商铺。既有大商,也有小商。经商,讲求肯于吃苦的精神、善于经营的头脑,并熟稔于与各种人打交道,知进知退。而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商人无不是诚实有信、见利思义者,古城的商人在这方面颇多佳话。
  爱国:
参加游行排难解纷
营救志士放赈救灾

  清末民初,米市街北段路东有一个回民糕点铺,字号“恭合祥”, 老板叫蒋保荣。恭合祥主营清真糕点,兼营海味。所做点心样式美观,口感香酥,较为畅销。蒋保荣,字光甫,回族,热心公益,善于排难解纷,敢于为民请命,在坊间孚有威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蒋宝荣倡导发动聊城商界,协同聊城三师、二中、道立小学等校师生三千余人,组织了“聊城商学联合会”。他带领商人上街演讲、游行,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在聊城的蓬勃发展。
  楼东大街与安乐巷相交路口东北角,民国年间有金家油坊,字号“崇庆和”, 主人金庆兰,又名金春庭,回族,步云阁街人。早年以炸油条为生计,后开办此油坊,自磨、自销香油。1930年,“崇庆和”油坊与“天和永”笔庄合资接手“世界书局”,易名“摄西书局”,金春庭任经理。他思想开明,几个儿子先后投身革命,四子金方昌成为著名的抗日烈士。1947年聊城解放后,金春庭担任聊城县人民政府委员,兼城关镇建设委员会主任,工作积极认真,上、下级颇多好评。与人合办过摄西书局,后人中出了几位英雄志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二十里铺街的向俊如,又名向崇杰,是古楼东街福庆恒杂货店经理。他与著名革命烈士、生前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的宋占一是盟兄弟,交情至深。1928年1月,宋占一参加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为了躲避敌人追查,他曾秘密躲在向俊如处,受到向俊如的掩护和帮助,而后奔赴济南工作。后来因为叛徒出卖,宋占一被捕入狱。向俊如听说后,心急如焚,他多次去找宋占一的舅舅、任堂邑礼节区区长的张镇西,商讨设法营救,还不惧遭牵连而亲临济南探监。向俊如重情笃意的所作所为深受人们好评。1937年,聊城遭遇水灾,向俊如出资雇船从外地购粮,然后在城内放赈,饥民感激涕零。
  古城东南于集南杜庄人吴汉三在1938年开办了一家酒坊,酿造的烧酒在附近一带较有名气。后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成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后担任聊城县政协副主席。酒坊老板吴汉三(名士杰,字汉三),幼年丧父,靠母亲耕织苦读。年长在聊城城内座铺管家,七七事变后,回乡务农,开办烧酒店,家庭生活日渐殷实,成为小康富裕之家。
  吴汉三为人正直,办事认真、公道,群众遇到纠纷,爱找他评论公断。1941年,面对敌人扫荡,他以54岁高龄毅然投入县政府领导的对敌战斗。经县政府任命,吴汉三出任联防区大队长。每次战斗,他都手持马枪,身先士卒与敌人周旋,配合八路军打了许多胜仗。
  1942年秋末,日伪军千余人攻进南杜庄,修筑了中心据点与碉堡群,村民遭到抢劫,吴汉三的家被焚烧。但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表示誓死跟着县政府行军打仗。聊城解放后,他担任县政府建设科长、县农场主任等职。后任聊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政协聊城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去世,举丧时全县停止广播、下半旗致哀。
创举:
出赁花轿发家致富
创办实业勇开先河

  老鼠胡同的商人中,最有名气的是魏金堂。魏金堂早年在学堂负责文书、司仪等工作,清末时干起了出赁花轿的生意。买卖很快发展起来,出赁项目也逐渐增多,如新婚服装、戏装、道具以及丧事所用物品,还有锅、碗、盆、碟等宴席用具,一应俱全。因而城关一带人家遇有红白喜事、生诞庆典等都来他家租赁物品。1923年,海源阁王太夫人去世时,杨府大发丧,所赁丧事物品即是他家的。
  魏家的物件越添越多,占用空房许多间。每天忙进忙出,一家人忙不过来,又雇人忙碌。后来又增加了不少绣花的女工,专门制作大户人家预定花纹样式的新婚服装。生意大了,财源滚滚,魏家很快发迹成为富贵人家。
  民国初年,有一位聊城工商业的先驱者叫商宗辂,字振声,是这条街上的人。他于民国十年(1921)前后,在本城创办万聚德银号、农工银行、公立钱局,开聊城金融业之先河。此后又相继办起了东临道工厂(生产纺织品)、电灯公司、森林木场、东临道兵工厂(生产东临造牌快枪)等工业企业,自任总经理,创聊城前所未有的实业,后病卒于济南。
  马宅街商人刘玉合,在东城门外瓮圈的路北开了一家“浴德池”澡堂。刘玉合性情醇厚,大方洒脱,擅长交际,经营得法,使其澡堂在同行业中异军突起、十分成功。
  安乐巷路西,民国年间有一大片豪华住宅,是富商曲某所建。曲某原系堂邑农村贫民,家中仅有四亩坟地,租出二亩换了点钱,买了颜料。起初背着包袱上街卖,后来买了小车,再后来在东门外赁了门面房。买卖由此发达,带了不少徒弟,门面开了多处,并远到济南、上海、广州开了店铺。曲氏勤劳致富,名震一时,商界传为奇闻。
  楼北大街与袁宅街相交路口西北角,有一个综合性商号,叫做“永泰昌”。主人朱正伟是清代二甲一名进士朱学笃堂侄。清光绪年间,他创办永泰昌酱园。后增加磨油,故民间称为“永泰昌油坊”。又增加酿酒,还开设栈房,使永泰昌成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商号。他为人精干,善于经营,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使买卖持续兴隆数十年。
  民国初开始,石印、铅印技术逐步发达,楼东大街出现了新型的书业即书局和书店。实业家王露庭,民初先后创办“茹古文社”、“文华书局”,后办“上海中华书局东昌分局”,还开办“太平公司”杂货店,首售自行车、留声机等新产品。1938年避难济南,抗战胜利后回故居,以家庭缝纫维持生计。
  卫仓街中段,民国年间有赵家的酒房。这家酒房,资金雄厚,有多名造酒工人,店内房舍有42间,可见规模之大。初由李海务赵金兰创办,字号“泉祥酒店”。后同村人赵松山来店学徒,学会酿造技术,遂接任为掌柜。店内有较多的曲磨、石碾、发酵大缸等工具设备,每天出酒四五百斤。至1946年围城期间因缺粮停业。本店为聊城著名大酒店,所产高度白酒,味浓醇厚,远销城乡。
蹊径:
井水择优不惧远途
儒商经营另有成果

  闸口东的箢子市街,是个不长的小街。这一带铺面较少,街西头有个闻名城关的火烧铺,主人杜世升。他制作的火烧被人称为“杜火烧”,为清末、民初名吃,他自己也得到“火烧杜”的诨号。他非常勤劳,白日守店经营,入夜后挑灯进城沿街叫卖。制作品种有糖酥火烧、缠丝火烧、羊肉火烧、椒盐火烧等,皆酥软适口。
  1935年,郑锡铭于楼东大街路北创办“同盛居”茶馆,后来其子郑清源继承父业,生意兴隆。茶馆利用一间大门洞烧水,院内有客厅两间,四五张桌子。主人亲自去二里外的西关井拉水,所用茶叶是从名茶庄购进的优质货。因为水甜、茶好、主人热诚,该茶馆一直是附近居民饮茶、用水的首选店铺,直到解放后的1970年才停业。
  前菜市街的“德香居”茶馆,主人张德立为保持茶馆传统声誉,天天亲自去水质较好的南井挑水,比去近处的两口井要多走半里多地。由于他为人既忠实又肯吃苦,茶馆生意相当兴隆。
  文人和艺人也有不少经商的,他们在忙于业务之余,并不废弃自己的爱好。楼东大街曾有个“瑞荣祥”布店,是逯本荣和其侄逯焕瑞、逯焕祥合营的。这个店存在时间不长,后来逯本荣长期推车赶集、下乡、串街卖布,有洋布、花布等品种。他是明朝万历进士、兵科给事中、赠光禄寺少卿逯中立的十世孙,又是聊城著名的八角鼓艺人,他平生业余爱好说唱,曾于解放后应邀进京演出。
  在状元街路北,有位赵国华先生,他生于清光绪末年,一生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早年曾在摄西书局任会计,30年代,自营书店,名为“国华书店”。他与地方名文人朱笠升、李长益、席牧师等,常常诗酒相会以制谜为娱。每年元宵节,常被商号、店铺邀去即兴制作灯谜。他和谜友们制作的灯谜,合纂成一册《不齿集》。内有二千余条谜语,很受人们欢迎,争相传抄。
  聊城文化名人吴云涛先生曾在楼东大街摆摊多年。起初他带着儿子吴家庆在距古楼百余米处的路北“郑家茶馆”门侧修理钢笔。到了50年代后期,他又在东口路北邮电营业部门前代人写信,并出售自己的书画作品。这位文质彬彬的摊主,待人和气,服务周到,给本街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在与大众的接触中,注重搜集地方掌故,经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他最终成为地方文史和民俗专家。
  在东关大街卖包子的梁敬堂,擅长查拳、三星拳和大刀。民国年间,他曾应邀到青岛国术馆传授拳技。解放初,他率聊城地区武术代表队多次参加山东省体育运动会,并担任山东省和聊城地区武术队的教练和运动会裁判。
  民国年间,灶王庙街有一些小型店铺,其中孙家呱哒铺最为有名,所产呱哒以面裹肉馅卷成,在鏊子上烙挺,再在炭火上烤成,外酥内香味美,被誉为东关一绝。少主人孙立忠承接祖传技艺,使孙家呱哒精益求精。解放后孙立忠参加了公私合营,1956年担任饮食总店“会英楼”饭店经理。
◎东昌历史上的商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