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互联网运动能创造多大价值
2016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运动APP进行大数据挖掘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资料片)
     “今天晚上绕着大明湖跑了好几圈,累积的步数终于在朋友圈里排前三了。”相信不少人都会像济南白领孟强这样,用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记录着日常运动数据,再通过各色运动APP进行分享。这些运动APP以社交排行起家,延伸出种种附加功能。
本报记者 张頔
    排行榜刷出用户黏性  
  “一个人跑步本来是件挺无聊的事,但看着自己在排行榜上垫底,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在济南一家银行工作了5年的孟强并不是一个爱运动的人,但受朋友带动,一年前买了一条运动手环,加入了微信运动排行榜。
  孟强一加入排行榜就停不下来了,“一天至少得1万步,才能保持在排行榜前列。”长期坐办公室,让孟强把晚间跑步列入了日常安排。
  这股热潮把单位领导也吸引了进来。“为了鼓励大家运动,以往工会时常不定期地组织小型运动会。今年领导说,直接比较排名得了,前几名给奖品。”孟强说,这样一来大家刷手机看排名的劲头就更足了。
  通过社交攀比与场景建设形成了这么好的用户黏性,各款运动APP定然不会放过,于是线上功能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O2O自然就延伸到了运动领域,运动APP除了算里程、计时间、画路径之外,也开始增添种种功能。
  孟强最近在使用的一款“跑步电台”就是音乐和运动的跨界产品,它可以智能判断跑步速度,匹配相应的歌曲。这款手机应用根据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变化判断用户步频,并据此变换不同节奏的歌曲,跑步步频越快,给到的音乐节拍越快,能解决跑步过程中的切换歌曲和选歌难题。“我以前跑步都是听手机里储存的音乐,时间一长也就听腻了,跑步时用这个应用听音乐,还挺新鲜的。”
由社交开启的产业链
  随着资本瞄上了运动APP,竞争也就开始了。记者在多个手机应用平台看到,与运动相关的应用软件多达上千个,咕咚、悦跑圈等APP用户数量超过了100万。
  2012年上线的咕咚是运动类APP的领军者,率先吸引到了足够数量的用户可以和投资机构坐下来谈谈。2014年3月咕咚拿到深创投6000万元融资,当年11月又完成了3000万美元融资。
  除了百万量级的用户之外,这些创投机构还看中了什么呢?
  运动社交的核心是为了聚集用户,而运动社交背后的智能硬件推广、体育用品零售、品牌广告植入、线下主题活动、运动场馆预订、理疗康复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潜藏着惊人的市场价值。
  以咕咚为例,首先与APP搭配使用的智能硬件就有不小的市场。在智能手环外,咕咚还推出一款“跑步盒子”,用以连接一款智能跑步机。用户运动信息都在手机APP上,扫二维码连接,所有运动数据都可被获取。未来有望把全国的跑步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保证人们的运动信息不会丢失。
  咕咚网高级运营总监梁昀曾表示,虽然最早依靠可穿戴用品起家,但咕咚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目前,咕咚网开放了数据平台,允许第三方硬件产品接入,扩大了用户数据来源。对用户上传的运动数据在后台进行分析,向用户提供与运动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推荐运动鞋、衣服。
  未来,咕咚还将引入第三方运动品牌合作伙伴,打造电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体育用品零售和品牌广告植入是两个支撑点,有了大规模用户运动数据,企业可以分析用户更喜欢在做什么运动时穿什么样的鞋服,做到广告信息的精确推送。
  云平台上建档,健身教练远程指导
  在O2O领域谈商业模式,自然离不开金融支付,目前“咕咚”和中国银联、兴业银行第三方合作,打造了全国第一套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运动的数据可以换取信用卡记积分,手环可以直接刷买饮料,未来也将会和地铁贩卖机接轨。
  和互联网金融一旦沾上了边,就有剑走偏锋的搅局者,跑步和理财都能搭上边。有一款运动理财类APP叫大步向钱,下载应用注册成功后,就能获赠10000元体验金,用户若每天坚持走路3000步,相应的产品年化收益便可达到1.5%;走10000步,年化收益达到4.5%;15000步,年化收益为6%。
  累计步数和收益率相挂钩,跑起步来是不是更起劲了呢?仔细看一下规则可以发现,跑出来的收益是有一定限额的,而且在取现等方面还有各种限制。
  “资本进来之后,这个圈子就开始浮躁了,理财、相亲都往运动上扯。”深圳泰山在线科技公司从2007年便开始专注互联网+运动,公司运维主管吴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黏性不仅来自于社交领域,更重要的是对用户自身健身需求的深度挖掘。
  吴强介绍,不管在步数计算或是热量记录上,目前运动APP都与专业仪器测试出来的数据有一定出入。即便数据准确,由于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即使做相同运动,热量消耗也有差异,无法给出适合自身的健身计划。
  这家公司研发的“爱动”体感运动系统在使用前,先为用户建档,将体重、身高、脂肪比等身体数据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测量,并传输到云平台。后台专家团队根据这些数据,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运动计划,完成情况可通过可穿戴设备随时上传。
  为提高参与性,爱动平台上会有很多体育项目可供选择,如网球、乒乓球、游泳、篮球、瑜伽……通过光学识别技术,把智能终端和电视机连接起来就可以模拟运动了。“用户数据每个月更新上传,健身计划也做相应调整,相当于健身教练为你亲自指导,而且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搞互动比赛。”吴强说,从运动本身出发,才能和互联网更好地结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