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巨资用于“僵尸企业”职工安置
千亿安置资金应造血而非输血
2016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表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僵尸企业”职工安置。
钢铁煤炭行业涉及180万人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要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此前人社部曾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涉及130万人,钢铁系统涉及50万人。昔日曾经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推力的两大行业,如今许多工厂处于停产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原磊认为,钢铁行业、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很多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大。去产能势在必行,但无论是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或者是对落后的产业进行关停,或者直接转行等等,都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分流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认为,当前建立标准、摸清底数、制定系统性方案仍是职工安置的首要任务。 
政府要做好引导也得兜底
  中央的1000亿的资金,实际上是用于推动去产能一个重要举措,国家也看到了企业在人员安置上存在的困难。从目前来看,1000亿总体上规模并不小,但是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的就业人员还是比较多的,要分流的人员有180多万,平均下来每人也就是五六万。
  从目前来看,“僵尸企业”职工分流主要有内部安置、外部转岗、扶持创业、内退和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应该让这1000亿的资金来起到这种杠杆的作用,撬动更大规模的资金,让它产生造血的功能而不是输血,提供再生的能力。这笔资金可以用于职工转岗的培训,有助于职工的发展,也可以用来贷款贴息,让下岗的职工去创业。这个资金也应该跟社保资金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对职工的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
   据新华社、央广网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