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元修菜
2016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清鼎
  说起苏东坡与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那碗“东坡肉”:“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实际上岂止炖肉,坡翁对日常饮食也多有真知灼见,比如被其推崇的元修菜,我家乡鲁南就有生长,可是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饭店到家庭,却很少有人采食它。
  “元修菜”是苏东坡命名的一种野菜,它的学名叫“小巢菜”。蜀中有二巢,“小”是相对于“大”而言的,还有“大巢菜”,乡间以大小称之“大野豌豆”、“小野豌豆”。坡翁于黄州期间,与同乡友人巢元修谈论起家乡的巢菜,动了感情,写下一首五言长诗并序,元修菜就是这时开始叫起来的。
  巢元修,名谷,与苏轼同有食小巢菜之好。说到此菜,巢元修戏言:假如孔北海(孔融)见到小巢菜,当说是我家的菜了!这里有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孔坦访友人杨某,恰巧杨不在家,九岁的孩子出面接待,捧上一盘杨梅。孔指着杨梅说这是您杨家的果品,哪知这小孩子机敏得很,随口回了一句: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禽类。由此,苏轼便说既然是巢家的菜,那就叫元修菜吧。不过,你回乡后要给我弄点种子来,我把它种在此地的东坡之下。
  苏轼诗中写道:“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诗句极为形象细致地描写了小巢菜的形状及其生长过程。在鲁南许多人的眼里,小巢菜就是一种野草,甚至说是一种非常让人讨厌的野草。因为近些年,自家喂猪、养羊的已不多,沤绿肥的事情也不再做,而小巢菜又偏偏生命力极强,长得蓬勃旺盛,清明后开花,麦收季节子熟落地,秋天自发,地头沟边成片生长,有的攀附在庄稼上。不被利用的东西本来就不讨人喜欢,再加上它混入田地妨碍农作物生长,所以有人说:“这东西要多讨厌有多讨厌!”说这话的人哪里知道小巢菜既可食用又可肥田,有人在专门种植它呢。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小巢菜味似豌豆苗,可采食的仅是叶尖部分。在鲁南,初冬即可采食,直到严冬才逐渐衰败。来年春天长势更胜,从春分可采食到清明后,对好这一口的人来说,天赐良机,时不我待。陆游也是喜爱巢菜的人,有《巢菜》诗:“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东坡、放翁都是知味者,即现今所说的美食家,而且是大家,他们说“好”的野蔬,一些地方的人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取食,真是可惜,可惜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