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石房草庐,做现代“陶渊明” 
走进淄博原山“寓乐屋”,体验山中岁月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西厢村寓乐屋民宿内景。
     文/片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景佳       

  山外的世界已经变得喧哗燥热,“寓乐屋”依然徜徉在舒适的暖阳中,这里地处鲁中山区的深处,不仅是时间、节气,就连气候、环境、温度似乎都比山外慢了一个“节拍”。
  “寓乐屋”是淄博博山原山景区范围内,正在兴起的一处乡村民宿,位于博山区西厢村,地处博山、章丘、莱芜三地交界处。村子位于海拔四五百米的山中,进山要穿过一条很长的“咽喉路”,路较窄,仅容一辆中型以下车辆驶入。道路两边青山如屏、树木茂密,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翻山越岭进入西厢村,登时会有一种进入“世外桃源”之感:村头的关帝庙古味悠然,香火延续几百年;庙边几位老妪静坐,表情和身姿与山村融为一体,自有一种静谧淡泊之美;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用山石板砌成的,巷道很窄,但只要沿着其中一条走下去,在蜿蜒崎岖间总能发现一处与外界连接着的“秘境”。
  “寓乐屋”便是这世外桃源中的陶渊明式石房草庐,它由致力于鱼盘收藏和陶器制作的淄博“城里人”曹在堂、张爱玲夫妇投资建成。曹先生从事陶瓷事业近三十年,收藏鱼盘近二十载,是圈内公认的“鱼盘收藏第一人”,有瓷器收藏方面的专著。
  数年前,曹先生到西厢村购置了十几间石头干碴垒成的百年老屋,将其一部分改成了用于陶器制作的陶坊,一部分改造成了适宜游人可以体验的民宿,民宿的外观保持原貌,内部设置在尽量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按照星级酒店标准配备,同时,还进行了现代休闲文化的包装与提升,赋予这些老屋全新的魅力。
  “寓乐屋”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譬如有一个区域定名“石语”,其中有自然形成的巨大“茶盘”,可供宾客们坐在周围品茶聊天,极具天籁之趣。有一面看着像“天书”的从地下翻出来的石块,似有远古人留下的石刻字,还有的石块天生就像一个巨大的元宝……古树奇树也有几株,其中一株根部像龙爪一样牢牢抓住巨石,树身扭曲向上,树冠却活像“凤冠”,曹先生为其取名“龙凤呈祥”。
  因为“寓乐屋”的重新修葺打造,2015年9月,西厢村这片百年古宅院搞起了“中国西厢国际陶瓷文化周”活动,引来不少陶瓷方面的名家和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客人。大家连日来欢声笑语,研讨陶瓷的秘密,坐在石板凳上亲手制作一两件陶瓷作品。如今这片自古就与外界隔离的乡村,不仅成为艺术家们创作交流的理想之所,也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绝好去处。
  在“寓乐屋”民宿,夏天,山间小溪欢快奔腾、悦耳动听,鸟鸣和蝉声不断,大山和浓荫遮蔽出阵阵凉意;秋天,整个村子像一幅被油画家肆意涂抹的画卷,金灿灿的山柿子、红彤彤的山楂、火红的山涧枫叶,各种色彩搅在一起;冬天,西厢村重归宁静,因为道路受限几乎在此与世隔绝,其中的美景只有在村坚守的老人可以体会;春天则是“寓乐屋”最美的时节,大自然的生机无处不在,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十年前,西厢村还有上百户人家,由于偏远难行,年轻人大多已迁走,很多房舍已经破败。这些破烂的老宅屋却被久居闹市的人们,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看中买走。在他们的手中,重新激发创意,变出很多的可能。
  “寓乐屋”只是当地成型的民宿业态之一,更成熟的出现在距今约十年前。目前当地旅游等部门正计划将业态的主人联合起来,一起搞好“民宿游”市场。
  2010年前后,记者曾前往台湾考察体验民宿,见到当地很多民宿经营者都是有知识有资本的中产阶级或功成身退的企业家等,感慨当时山东的“农家乐”基础薄弱。经过六七年的学习、借鉴、发展,山东乡村游吸引了一大批社会力量的参与,正在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