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套路出牌的“传奇奶奶”
2016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27日上午10点半,山东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一老一少两位女性坐在讲台上,面对台下观众侃侃而谈。老太太满头银发,精心烫卷过,戴一串白色珍珠项链。身上是金凤凰图案的黑底旗袍,精致合身,脚穿略微有根的黑色凉鞋。旁边坐着的中年女性衣着要朴素些,蓝底白花旗袍,头发在脑后简单盘起。
  讲着讲着,操着菏泽方言的老人突然来一句:“我看底下有人困了,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像一汪静水被投下个石块,安静的报告厅突然热闹了,大家笑着鼓掌,都盯着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老太太。于是一曲沂蒙山小调从老人口中不紧不慢地流淌出。
  大家鼓掌,老人也笑了,不过,她好像并不尽兴,说:“我再给大家唱个摇篮曲吧。底下抱孩子的可要听好了,回头哄孩子睡觉可以唱。”大家赶紧安静下来,老人顿了一秒,大声唱:“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礼堂里瞬间一片笑声,老太太也张嘴大笑,前仰后合。
  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银发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今年79岁,老家菏泽巨野。从2013年起,姜淑梅一年写一本书,写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酸甜苦辣,写自己和亲人经历的抗战时期、困难时期,写老家百时屯的男男女女,写东北安达的街坊邻居,写流传多年的乡间传说。
  她的书本本叫好又叫座。《乱时候,穷时候》入围“2013年度大众最喜爱的图书”和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苦菜花,甘蔗芽》入围“2014年度中国好书”,《长脖子女人》获“2015年度华文好书特别奖”。今年出版了第四本书《俺男人》。这次,她和女儿一路从上海到菏泽再到济南宣传她的新书。姜淑梅有个称号叫“传奇奶奶”,因为她虽然写了四本书,但在60岁之前不识字。小时候断断续续上过两年学。1997年60岁的时候,在女儿的鼓励下,姜淑梅开始认字,2012年,75岁的她开始写作。刚开始写作,她的手哆哆嗦嗦,横不平竖不直,一天就能写两三句话,还都是病句和错别字。传奇的是,女儿哄着哄着,她居然坚持了下来,从一天一两句到一天一两页,一个又一个故事被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发到网上,吸引了一批读者。后来,被推荐到《读库》,再后来被出版社发掘。
  坐在姜淑梅身边的就是带着她走上写作道路的大女儿艾苓。艾苓也是作家,写散文,同时是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一名教写作课程的老师。此次,艾苓和妈妈到济南,也带来了自己出版的新书《咱们学生》。
  艾苓说,妈妈就这样,喜欢逗乐,干啥都没压力,就当是玩。写作、接受媒体采访、宣传推广新书这些,在妈妈眼里都是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