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日本单身汉地主惠亮因为一组“右手女友”的照片而爆红日本网络。在片中,他用自己右手模拟情侣互相喂食的场面,据说戳中了不少日本“单身狗”的泪点。
在中国北方俚语中,年轻人“一小把年纪”还不结婚、保持单身的行为被戏称为“耍单儿”,而当代单身年轻人更喜欢用“单身狗”来自我解嘲。不过,最近的一些消息,却让这些玩笑变得严肃起来:日本新近的一项调查发现,18-34岁的青年中有七成男性没有在恋爱中。而美国研究者的调查则显示,这种偏爱单身的趋势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世界蔓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单身社会”。
本报记者 王昱
不是“不能”,只是“不想”
由于饱受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困扰,日本政府对本国青年的婚育问题尤为关心,几乎每年都会拨款资助各类机构调查相关数据,而今年9月公布的一项新调查结果尤为触目惊心。
据报道,这项调查是由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起的,实施时间始于2015年6月。调查人员向超过5000名年龄在18到34岁的未婚男性和女性发出问卷,询问他们的恋爱状态和性经验等相关问题。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约42%的男性从没有过性经验,女性中这一比例为44%。同时,约70%的男性没有在恋爱中,近60%的女性没有男朋友。这一新近的调查数据十分触目惊心,因为它显示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年轻人保持“完璧之身”的比例正在显著提高。该机构2005年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调查,当时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未婚年轻人选择“禁欲”。
“最终,他们仍会选择结婚。”该机构人口动向研究部部长石井太对这一数据解释道,他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正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生活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不过,由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倾向于拖延结婚时间。正因为如此,日本人现在大多结婚较晚,许多人甚至一辈子不结婚。”
事实上,日本年轻人“不婚现象”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早在2011年,日本NHK就曾播放特集节目《无法阻挡的未婚化》,跟踪调查多名单身男女青年,解析他们不结婚的理由。不过,NHK电视台当时给出的解释是认为年轻人迫于经济等压力不能结婚,提出了“男子年薪400万日元是结婚门槛”的说法。
不过,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日本去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年轻人不仅缺乏“性趣”,甚至连恋爱都懒得谈。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中,高达74.3%的人不在恋爱状态,而这些人中,不乏年薪远远超过“400万日元门槛”的“高富帅”和“白富美”。
日本2014年的另一份调查则指出,相比于处在“团块世代”的父辈来说,当代日本的“平成一代”虽然的确面临上升空间小等问题,但闲暇时间却并不比上一代少,反而增加20%左右,所以,“没时间谈恋爱”“压力大”似乎也不是日本青年不婚的真正原因。
总结起来说,日本青年对于结婚,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给钱补贴也没用
怎样解释日本青年不想结婚的问题?美国社会学者克莱能伯格的《Going Solo》(中文译名《单身社会》)一书似乎提供了一些答案。不幸的是,这个解释只是将问题进一步扩大化了——“单身化”并非日本独有的现象,而是一场已经蔓延世界的浪潮。
《单身社会》一书出版于2014年,而就在这一年,美国单身成年人人口首次超过了已婚人数。当年9月,美国的单身成年人比例达到50.2%,约1.26亿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1950年时,美国只有22%的人维持单身。
其实,美国能把单身时代的到来推迟到2014年已经着实不易了,克莱能伯格在书中不无庆幸地指出,尽管美国人颇以自立和个人主义文化为豪,相比欧洲和日本,美国人仍然是最喜欢成家的。“以国际标准来看,这些数字(指美国成年人的单身率)相当令人吃惊——低得令人吃惊。在‘恋人之都’巴黎,一半以上的家庭中有单身人士,而在斯德哥尔摩,这一比例则高达60%。”
放在世界层面重新考虑“单身化”问题,就会发现,将“单身化”归因于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或东亚特殊文化的影响显然站不住脚。比如在福利制度完善、工作生活氛围远比日本轻松得多的德国,单身化也呈现一骑绝尘的趋势,目前,在号称“单身之都”的柏林,单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4%。为了鼓励年轻人结婚育子,德国联邦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出相关福利政策,但结果表明,不愿意结婚的德国本土青年们并没有被“利诱”,最终因此政策获益的更多是从中东来的、更重视婚育的穆斯林移民,这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搞得德国政府焦头烂额。
无奈的德国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通过征税遏制单身人口的增长,目前在德国,单身汉要将收入的近40%缴纳给国家。然而,饶是如此,还是没有吓退向往单身的德国人。德国联邦建筑、城市和空间研究所去年就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称,虽然德国人口正逐年减少,但住房的需求量却不降反增,这个怪异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单身者人数越来越多,而每个单身汉都要找间自己的房子“宅”起来。
与其解释不如积极面对
既然不能将年轻人不结婚归结为工作压力和经济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遍及世界的“单身潮”?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媒体和学者们可谓脑细胞用尽,怪论频出。不久前,日本某小报就曾发文称:“遍及日本的便利店,是宅男们不结婚的罪魁祸首。”理由是随处可见的24小时营业便利店,几乎能满足单身汉们所有的生活需求——有着各色菜品的便当、牙刷、毛巾等生活必需品,有生理需求时还有角落里的各种成人杂志。
当然,把“单身化”归因于便利店纯属玩笑,但不可否认,越发便利的生活的确降低了人们对结婚的“刚需”。克莱能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就将结婚的好处归结为两点:生活便利、性需求的满足。而在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这两个好处都不再需要以结婚为代价,就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相反,结婚需要付出的代价却很高昂,“婚姻似乎跟现代社会的自由主义格格不入”,少年人汲汲于逃离父母的监控,青年人不愿过早承担家庭的负累,中年人为家事操碎了心,老年人和子女无法沟通。相比之下,独居就简单得多。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既不用操心一家子的温饱,也不必刻意委屈自己迁就他人,唯一需要做的是讨好自己。对于“个人至上”的当代青年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显然更美妙。
追问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其实毫无意义。我们甚至要反问一句,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逼迫”年轻人结婚的动力,首先是社会的固有观念。不可否认,在既往的大多数社会形态中,保持单身的“剩男”“剩女”们都难逃苛责。不过,这种风气似乎正在随着单身率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还是以日本为例,近年来,随着单身青年越来越多,日本社会的观念也在急速改变着。在十几年前,青年们如果达到某个年龄还单身就会感到“难为情”,为了避免被嘲笑“连老婆都讨不到”,不少人都会想方设法早点结婚。甚至公司也会给成家后的员工更多的升职机会,原因是当时的日本社会普遍有“成家的男人才有责任感”的观点。然而近年来,这些观点在日本急速退却,企业也不再根据员工是否结婚来调整待遇,大多数日本青年即便单身也不会感到难为情,而在年轻人中,询问他人“你怎么还不结婚”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很失礼的事情。
除了固有观念之外,单身社会带来的少子化也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因为年青一代如果不组成家庭生儿育女,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无以为继。2006年时,日本政客麻生太郎就曾针对本国青年单身化大加批判:“年轻时贪玩,不赶紧结婚生孩子,到老了想让国家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虽然从国家层面而言,这是句“话糙理不糙”的大实话,但却踩了广大单身男女的红线,在民众的抗议下,麻生最终不得不收回该发言。这一事件证明,在现代社会,以国家利益为由催促单身男女结婚,在道理上已经说不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东方国家“单身化必然带来少子化”的定势思维不同。欧美似乎并未将两者建立必然联系,究其原因,是因为西方社会对未婚生育的观念比较接受,而其福利制度也能为这类家庭提供保障。不过,想让东亚文化接受未婚生育的理念,以此方式让“单身化”和“少子化”脱钩,要走的路一定相当漫长。
人类正在面临一场空前巨大的单身化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将主动选择单身,而一个社会越是发达、成熟,离这场浪潮就越近。面对已成事实的“单身化”浪潮,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