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可以快,唯文学需要慢下来
2016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杜浩
  作家刘醒龙做客2016年南国书香节,在谈到文学写作和文化传承以及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关系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什么都可以快,唯文学需要慢下来。”
  作为文学,在文化基因的传承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要放在中国文化特定的血脉之中,才能体现中国文学的特定意义。“世事都有主流,文学也如此。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有些主流的东西需要重新被唤起。”“最可怕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对自身文化的异化和误读。”
  对于现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作家来说,选择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判断。现今文学的发展环境是“社会在快速发展,什么东西都在变快,但只有文学需要慢下来。唯有慢下来,文学才能往更深处发展,才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这里首先要讲到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怎样传承的?文化,是我们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这里面,有历史,有人文,有人的精神,有生活的积淀,有静水流深的心灵滋养。唐诗宋词,成为我们民族永远开不败的花,是因为它经过了历史岁月的洗礼和磨炼。四大名著,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越发凸显其经典、传统的价值。农耕文明,这种历史创造的文化,在工业化时代,其价值依旧不能被忘记。就像我们手工做的活儿,当都改成机械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机器做的活儿更好、更有规则。可真正到了工业文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手工做的活儿才更有味道,因为有生命的气息在里面……这其实就是文化的积累、代代传承、慢慢发展的过程。所以,真正的文化要做精做细,就是需要慢下来、沉下来。这是文化的属性、文化的发展规律,也是文化的品质。这也就是如刘醒龙所说的,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需要重新被唤起的主流的东西”。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需要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作家就应该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刹车系统。
  目前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现在的文学的问题,是文学写作者对于文学写作不够严谨、不够重视,写得太快了,出书太多、太快,看都看不及,就像中国的发展一样快。一些作家不再信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而是把“畅销”、“版税”、“点击率”当成目标,通过文学的“流水线制造”方式,以期尽快兑换成市场利益……所以,刘醒龙说,“什么都可以快,唯文学需要慢下来”,这首先是倡导和推崇一种“慢写作”。所谓“慢写作”,就是文学写作者要远离喧嚣的现实生活,追求安静的心灵生活,文学是本位,写出好作品才是最大尊严。这是一种文学态度的反映,是一种写作精神的坚持,更是一种文学信仰和尊严的坚守。这体现的是文学写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在当今网络时代,随着纸质书地位的江河日下,今天已不是文字和书还被敬重的时代,文字的神圣性也逐渐失去,我们怎样才能保证文字的神圣性、叙述的神圣性以及文学的价值?
  如今,存在着各种文学态度和观念的碰撞、冲突和对立。而面对这种冲突、对立,不随波逐流,继续坚守文学精神的正直高尚,保持文学的良心和尊严,追求文学的严肃性、精神性和崇高性,这应成为文学写作者的文学自觉和文化担当。文学写作者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建立起对文学的精神信仰和价值意义追求,相信文学品格和人的品格的统一。这就是文学写作的“主流”,这就是文学的“价值”,这就是文学的“尊严”。
  每一个文学写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但不变的是,要有自己坚守的文学态度和写作立场,而喧嚣、浮躁的文化大潮退去,必将凸显其所追求的文学理想、文化人格、精神品质的光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