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向三产融合 的“新六产”转变
2016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沾化冬枣向三产融合
的“新六产”转变

  沾化冬枣产业不仅是沾化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是带动贫困群众持久脱贫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冬枣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全国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特别是陕西大荔、山西临猗等地发展势头迅猛,沾化冬枣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可以说,目前正站在产业发展新的‘十字路口’。”丁锋介绍,今年以来,沾化区着力提高果品质量,让沾化冬枣品质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首先,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区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议,其次,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区开展了“面对新常态与新挑战,沾化冬枣产业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努力谋求由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六产”转变,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今年以来,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全区新改良沾冬2号5000亩,建立新技术推广基地1万亩,发展设施栽培5000亩,这些都为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带动。“虽然今年的气候比较反常,但对沾化冬枣的影响不是很大,预计总产在7.5亿斤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
  丁锋介绍,旅游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今年以来,沾化区立足沾化冬枣、文化古城、通用航空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滨州承办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的机遇,把发展旅游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快步发展。重点实施了徒骇河花家岛旅游开发及上游50里慢生活旅游风情带、拓展通用航空旅游、开发文化古城旅游、建设小开河生态湿地观光区、提升沾化冬枣采摘游项目五大工程。
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和新材料基地

  随着蓝黄“两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北部沿海名副其实地成为沾化乃至滨州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丁锋介绍,近年来,沾化区及时转身向海,把沿海开发列为全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抓配套、建园区、上项目,临港产业园发展框架全面拉开。临港产业园区管理中心挂牌成立,累计投资21.8亿元,全长58公里的滨海大道和全长35.3公里的创业大道建成通车,库容4000万立方米的金沙水库竣工蓄水,新防潮堤西围区成功合龙,园区日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尤其是今年以来,重点基础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滨港铁路二期、黄大铁路建设加快实施,沿海高等级公路启动建设,魏桥港口物流码头一期8个3000吨级泊位建成投用,北部沿海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另外,临港产业集聚膨胀。总投资300亿元的汇宏新材料、投资20亿元的永太医药等10个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其中的汇宏新材料200万吨氧化铝生产区、4×60兆瓦发电项目竣工投产,年产32万吨的电解铝、4×350兆瓦的发电项目近期投产,第二条2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开工建设。此外,还有总投资50亿元的创新集团汽车轻量化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北部沿海对沾化长远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年内实现24个村
6500人脱贫

  在扶贫工作上,沾化区也是全面部署,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沾化区部分贫困户已经顺利脱贫。丁锋介绍,沾化区现有省定贫困村57个、贫困户6340户、贫困人口1.1万人,要在两年内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结合4月份的“驻村蹲点调研月”活动,组织全区4200名机关干部调研走访11万农户,全面摸清了脱贫“家底”。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驻村帮扶,41名区级领导、647名科级干部和57名“第一书记”帮包6300户贫困户,实现了帮包全覆盖。具体实施产业、就业、行业、教育和政策扶贫“五大工程”,全区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730万元,发展特色扶贫产业项目98个,年内将带动24个贫困村、6500人实现脱贫。
  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丁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