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赞美保护不了医护人员
2016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些年发生的许多事件早已证明,医患关系日渐恶化的根源并非医疗水准或职业道德下降,而是很多体制弊端带来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让身处矛盾最前沿的医护人员成为牺牲品。对所有医护人员来说,制度的保护才是最好的保护,赞美之词只能让人一时愉悦,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日前,栖霞市人民医院监控拍下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视频中,一名市民在医院突发脑出血栽倒在地,医护人员闻讯赶来全力抢救。在施救的过程中,为了和死神赛跑,护士跪在移动中的病床上给病人做心脏按压。这一幕让很多人“泪奔”,他们纷纷称赞这些医护人员无愧为“最美天使”。
  确实就像网民所说,“如果没有监控拍下,你不会知道医护们有多拼”,看到这些恪尽职守的医护人员,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不吝赞美,让他们感受到公众发自肺腑的敬佩和尊重。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并没有因此表现出太多的感动,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也是医院里常见的。如果一个人需要被感动,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场景。
  很多医护人员在网上留言,反而表达了一种后怕,这回把人救活了就成了“天使”,如果没救活会不会被认为“失职”,被人找茬甚至招来“医闹”。在公众热情洋溢地赞美“天使”和“正能量”的时候,这样的担忧看上去很突兀,也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说出了很多医护人员的心里话,那就是他们更渴望公众能更理性地看待医患关系,而不是忽冷忽热,让医护人员在冰与火的碰撞中备受煎熬。
  联想到不久前在莱芜发生的医生被砍身亡事件,一些医护人员现在冷眼看待公众的赞美也就不难理解了。回顾之前有关医护人员的新闻,总是不乏令人眼热心动的事件。比如医生连续手术几十个小时累得瘫倒在地,医生带病工作忍痛为患者治疗,医生在手术室内怀抱幼小患者安抚情绪,这些事件每次见诸媒体都感动了很多人,但是另一方面有关医闹甚至杀医的事件在各地也是频频发生。谁敢说今天大赞“最美天使”的人,明天就不会成为气势汹汹的“医闹”?
  一些医护人员之所以不愿再听到“天使”这样的赞美,就是担心病患真的以“天使”的标准来苛求自己。毕竟“天使”是完美的,并且能给人带来奇迹,而医护人员只能尽自己的职责,却不能对病患“有求必应”,也不敢保证自己从不失误,所以一定会有很多病患没法成功地走出手术室和医院。如果有奇迹才有感动和赞美,那么很多尽职尽责却没有创造奇迹的医护人员被误解或攻击,也遵循了同一个逻辑。所以,医护人员更渴望公众能更充分地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冷静理性的眼光平视他们,而不是被神圣化或污名化。
  很多网民热情地赞扬栖霞的“最美天使”,也有借此事件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的想法。但是,这些年发生的许多事件早已证明,医患关系日渐恶化的根源并非医疗水准或职业道德下降,而是很多体制弊端带来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让身处矛盾最前沿的医护人员成为牺牲品。对所有医护人员来说,制度的保护才是最好的保护,赞美之词只能让人一时愉悦,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