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趋稳,就业率反转实体经济看到曙光
中国经济或迎来L形拐点
2016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GDP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而三个季度GDP增幅均为6.7%。其他数据中,31个大城市失业率自2013年6月份后首次低于5%。房地产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贡献率约8%。

  PPI结束54个月连跌
实体经济看到曙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触底的特点已经表现出来。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而目前国内工业数据也体现出触底企稳的特点,工业增长已经改变了过去持续下降的趋势,转向了增速趋稳的态势。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但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
  PPI通俗来说,就是工业领域的CPI。PPI的不断下跌,证明在工业领域存在通货紧缩的危险。而PPI由负转正,直接说明流入工业的资金在增多。至少可以说明,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短时期内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房地产依然是支柱
调控对经济影响未定

  提到中国经济,当然离不开房地产。19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不错,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同时,今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另外,盛来运表示,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影响不能夸大,还需要继续观察。此轮调控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是局部的调控。短期来讲,对于这些热点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和投资,甚至对经济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因为其他城市还在执行既定的去库存房地产政策,因此调控对于经济的影响尚不确定。
部分工人隐性失业
东北用工需求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数据显示,9月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就业岗位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失业率却出现下降,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16-59岁的劳动人口数量近几年每年减少300万到400万人,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压力有所减轻。
  服务业在吸收就业方面依旧功不可没。虽然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但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形态经济的相对强势,整体的就业态势仍比较好。
  而随着去产能的深化,地域性的失业风险也在累积。东北地区、山西等部分资源型省区经济继续低速增长,市场用工需求有所下降。短时间内,上述区域有可能出现失业率远高于全国的情况。
经济是否探底
引专家热议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中国经济L形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2016年以来,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L形下半场:GDP连续三个季度维持6.7%,工业增加值在6%附近中枢震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11%窄幅波动,均表明2016年经济已经见底,而且已经持续三个季度。
  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则认为,八九月的经济数据与动态亮点很多,能不能说经济马上就探底还不好立即做出判断,但有这种可能性。可以拭目以待来看看年底是不是能探底,到时候会更明朗。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下行。经济学家马光远则对中国经济比较担忧,马光远表示,“经济未见底,楼市已见顶,人民币贬值还在路上,制造业一年比一年难,我不知道那些说中国经济见底的人的经济学究竟是怎么学的。今年数据好,是因为楼市好,明年楼市肯定没这么好,靠谁对冲?这都是迫切的问题。”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一财、财新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