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屠呦呦获最高科技奖
山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共31项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屠呦呦
  赵忠贤
     1月9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导专家赵忠贤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获得最高科技奖。

  女性且非院士
屠呦呦系获奖第一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
  现已86岁的屠呦呦是自最高科技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性,与此同时她也是首位非院士专家获得最高科技奖。此外,此次获奖的赵忠贤院士,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相比,本次评奖的公示力度进一步加强。最高科技奖候选人首次纳入公示范围,由推荐单位进行推荐前公示。  
  对为何上一年度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而没有获得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表示:“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赵忠贤曾两次获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导体、开展超导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赵忠贤认为,“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持之以恒做一件事,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赵忠贤1976年起一直在中科院物理所从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因对液氮温区超导体研究的贡献,于1987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9年、2013年,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摘得代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以他为代表的物理所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因“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的突出贡献,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继他与物理所同事在1989年“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以来,又一项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成果。此前,该奖项已连续空缺三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
山东共获得23项

  除最高奖外,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分别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6年度,山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共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获奖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潍坊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合作的国际著名轻量化工程科学家、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维尔纳·胡芬巴赫教授,荣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结束了山东连续六年没有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历史。  
   据新华社、法制晚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