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赵忠贤:
高温超导领域“深耕”40年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已经是赵忠贤在高温超导领域的第40个年头。早在1976年,赵忠贤就开始了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探索。1977年,他撰写的题为“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文章,其中一些观点他坚持至今。
  1986年,科学家贝德诺兹与缪勒对铜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引起了赵忠贤的注意。他凭借多年的超导积累,成为世界上最早意识到这项工作重要性的少数科学家之一。1987年2月,赵忠贤等人发现液氮温区的钇钡铜氧新型超导体,大大加速了全球高温超导的研究进程,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
  然而热潮之后,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研究却在全球大面积遇冷。因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属于陶瓷性材料,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规模应用路阻且长,而且其中蕴含丰富物理内涵的高温超导机理也需进一步解决。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温超导在研究资助和文章发表方面都受阻,不少研究人员纷纷转向其他领域。但赵忠贤等人坚信“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顶着“没有好文章”的压力,继续在具有特殊磁或电荷有序的层状结构体系中探索可能存在的高温超导体。最终,在铁基超导方面又抓住了机会,为第二类高温超导家族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如果有一天,超导又有新的突破,我相信一定有中国人的身影。”赵忠贤这样表示。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