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上的守望
2017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公岛与威海城区一湾之隔,数里之遥。刘公岛上只有一个村——东村,人口随季节变化明显,旅游旺季有商家在岛上租住,居住人口可达三四百人,旅游淡季只有一两百人,大多仍是租房客。岛上有57户居民共156人,这是公安户籍信息的数据统计。而实际上,土生土长且常年在岛上生活的有三十人左右,均是老年人。与之形成天壤之别的是,每年拥入刘公岛的游客有上百万。
  小村总共三条街,均不过两百米,几十户人家独门独院,错落有致。水泥路、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以及遍布的花草、树木,彰显着小村早已步入现代文明,但厚重古朴的石墙凝固住了岁月,仿佛诉说着散落在时光里的过往。
  43岁的隋海滨蹲在院门口,手起斧落,把一片片旧木板劈成柴,“蒸饽饽、炖肉都指望它了,这一冬天烧炕也够了。”隋海滨和哥哥两家人都生活在威海市区,只有父亲隋振斗生活在岛上,去年夏天隋海滨搬回了岛上,妻子和女儿还在城里生活。
  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团聚在岛上的家里。75岁的隋振斗固执地在岛上生活,“我不爱进城,看见车多人多就烦。”  岛上另一位居民王萍这几天把家里家外收拾干净,为出岛过春节作准备。唯一的儿子在城区买了房、结了婚,逢年过节,王萍夫妇都要到城区儿子家过。其实,岛上大多住户都选择出岛过春节,原因也基本一致——子女们都在城区生活。
  王萍夫妇回岛居住的原因有二,一是清净;二是花销少。“大锅大灶做饭,睡热炕头,舒服。”王萍说,“我俩的退休金在这里花,足够养老了,在城里肯定不行。”
  生活清净的另一层意思是闭塞。尽管村民进出岛一趟只需6元的船票钱,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还不需买船票,但岛上的生活显然无法与城里相比,比如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
  像王萍、隋海滨回岛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子女们走了,许多老人也会跟着搬离。隋振斗感慨着:“老伙计们都搬走了,我这茬人没了以后,岛上可能就没老百姓了。”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